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是一對難兄難弟,相依從風雨中走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5 20:37:24  


  作者:江昌標 福建建甌 教師

  2008年12月31,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胡錦濤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出六點意見,并呼籲兩岸協商結束對立狀態。 

  胡錦濤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盡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并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複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 

  回顧歷史,聆聽領袖的諍言,筆者認為兩岸是一對難兄難弟,相依從風雨中走來。 

  一、抗戰勝利,台灣回歸祖國 

  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自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後,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統治達50年之久的台灣和澎湖列島,被中國政府依法正式收複,重新歸入中國版圖。台灣回歸祖國,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得到了尊重。 

  二、新中國成立,中國主權不變,治權分裂 

  新中國成立,國民黨敗走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面替代中華民國,對內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對外代表中國,成為唯一合法政府。“中華民國”在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以及西沙、南沙一些島嶼劃海而治,從此中國治權分裂。但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是統一的,她不因內戰而分裂。 

  1、雙方堅持一個中國。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1946年由蔣介石先生在中國大陸主持制定的(民國二十五年五月一日立法院通過,同年五月五日國民政府宣布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為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領土非經國民大會議決,不得變更。雖然幾經修訂,但是關鍵條款第四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為固有之疆域,巍然不動。 

  據台灣“中央社” 報道,2008年10月,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馬英九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國大陸亦為我“中華民國”領土。他在接受墨西哥《太陽報》專訪內容時,針對兩岸之間“非國與國關系 ”的問題,做以上回應。他主張兩岸是“一國兩區”的關系,否定李登輝兩岸關系是“特殊國與國關系”和陳水扁兩岸關系是“一邊一國”的主張。 

  2、兩岸共同對外 

  1974年1月,越南政府不顧中國一再警告,派兵侵占中國西沙永樂群島,并與守島民兵發生衝突。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東海艦隊對入侵西沙群島的越南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即“西沙海戰”。這次戰役幾乎全殲敵人,取得輝煌勝利。在這次戰鬥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東海艦隊獲得台灣軍隊一路護航,順利通過台灣海峽并且獲得大量軍需補給。西沙海戰是中國海軍戰史上最光輝的一戰,也是國共精誠合作的結果。 

  此外,在保衛釣魚島、維護釣魚島主權方面以及維護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南海諸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兩岸政府,兩岸軍隊,兩岸有關機構往往暗中呼應、協同應對他國入侵我海域的軍事艦艇。 

  三、台獨泛濫,禍國殃民 

  1、李登輝“特殊國與國”。1999年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關系的一個詮釋。即台灣和大陸的關系,在1991年以後就已經是“國家與國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國(state)與國(state)的關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政府,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系。即特殊兩國論,或稱兩國論。 

  李登輝“公然把兩岸關系歪曲為國與國關系,暴露其一貫蓄意分裂中國領土和主權的政治本質”, 他要放棄“一個中國”,以“兩國論”走向台獨 。 

  2、陳水扁的“一邊一國”。2002年8月, 陳水扁以視頻傳輸方式向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台獨組織“世台會”第29屆年會發表談話,公然提出兩岸關系是“一邊一國”的“兩個獨立主權國家”。 嚴重違背了2000年5月陳水扁上台時許下的“四不一沒有”承諾,徹底暴露了他頑固堅持台獨路綫的真實嘴臉,把兩岸關系推入危險境地。 

  從李登輝主政12年到陳水扁當頭8年一共20 年,是台灣台獨泛濫時期,台獨分子企圖分割分裂中國主權和領土,但都激起全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全球華人的反對,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3、大陸反分裂法震撼台獨分子,驚醒世界。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14日表決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反分裂國家法》的實施,有力地遏制了“台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的活動,維護了台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了祖國和平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四、平等協商,和平統一 

  2005年03月04日 ,胡錦濤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大、政協會議,接見台灣團代表時,強調只要現在能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就可以平等協商。他以兩岸是自家骨肉兄弟表示,希望能够和平解決自己的問題,也罕見地對所謂的和平統一提出進一步的解釋,強調和平統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 

  那麼又如何理解胡錦濤的和平統一不是誰吃掉誰而是平等協商呢?1935-1936 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彝區,劉伯承和當地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舉行著名的彝海結盟,并建立“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這個故事說明:一、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共產黨人能够顧大體,識大局,把政黨的利益放在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下,與彝族首領舉行著名的彝海結盟。二、承認彝族首領的存在,成為民族平等和團結的歷史豐碑。三、平等協商、共議結盟,并建立“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 

  其實,無論結盟還是當今協議條約,雙方都是平等協商,共議共決,共同承擔協議條約的責任義務,共同遵守協議條約的規定。 

  當前,台灣一些人真的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他們不願平等協商也不懂平等協商,他們說協商會失去自我,或說協商是統戰,統戰就要他們命。他們一心說大陸打壓他們,淪陷在悲情裡,不能自拔。他們到處制造被打壓悲情,并以悲情傳遞悲情,以悲情瘋狂煽動對立。因此他們建立不起自尊,要別人給他尊重,別人怎麼尊重他們呢? 

  要知道“兩岸邁向和解,‘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60餘年的傳承,即將加入成為中國歷史正統中的重要組成,而不再是圍剿或割舍的對象。台灣人民正享有400年來未有的尊嚴。”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在中評社香港11月3日撰文如是說。 
五、結束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是內戰後形成的兩個政權,即便分裂,兩岸政府在追求祖國統一,繁榮富強方面矢志不渝,可歌可泣。  

  國民黨在台灣勵精圖治,很快成為“亞洲四小龍”,中國大陸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變成世界工廠,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金磚四國”。兩岸遭遇百年磨難,不屈不撓,浴火重生。兩岸有識之士,已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和平交往,追求共贏。相信他們將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努力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竭力避免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盡快建立軍事互信,簽訂和平協議,結束政治對立,務實探討兩岸關系,平等協商,共議統一,讓子孫後代在和平環境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讓中華民族早日實現偉大複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