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食品不能安全吃,道歉有用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7 16:28:15  


  作者:張東寧 四川省綿陽市 新聞系學生

  正規的肉聯廠,也賣“注水牛肉”。4月2日晚,廣東電視台披露了佛山高明肉聯廠往菜牛身上大量注水的新聞,鏡頭裡水淋淋的血牛肉,把人們對食牛肉的恐慌推至高點。區食品監管部門向廣大消費者致歉。肉聯廠主要負責人蘇健星被責令停職檢查。(《信息時報》4月5日) 

  “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和法律來幹什麼”,這是大家在近年來對於假冒偽劣產品與食品受傷害後誤出的一個道理。這是一個幾乎什麼都可能“注水”,什麼都可能摻假的地方,一個道歉根本起不了作用,甚至是沒有作用。
  
  近年來,敢於披露“國字號”食品企業的案例,除了三鹿這個大事件外,能見到的實在不多,所以人們才會對於外出飲食抱有戰戰兢兢的憂慮,最近的“地溝油”新聞就是再次激起人們的恐慌的導火索。
  
  我們在疑惑為什麼沒有媒體敢於披露黑暗的同時,更多的顧慮是,不知道是因為官商勾結還是因為監管部門軟弱無能(可能二者都有),幾乎所有行業都有著自己的潛規則,當中絕大部分又與最關乎民生健康的飲食行業有關,這是一種只能見光於各行各業內部的規則。但它們卻不可能殆盡,永遠都會複燃。
  
  而在三鹿事件之前,大家的常識都有一種普遍認為:能夠讓人絕對放心的飲食行業只有兩種,一個是“老字號”,另一個則是“國字號”。顯然,這種想法在很久以前到不久之前都是正確的;只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問題的激發,飲食行業在逐漸演變,變得只與經濟收益掛鈎,有利可圖變成了飲食行業業界的普遍共識,要不然,為什麼各類飲食行業的分店越開越多,食品種類越來越花俏,甚至做起了網絡銷售以及開拓海外市場等等業務,這些都是被巨大的利潤所牽引著的行為。似乎只要有利潤,什麼策略都是有可能的,包括假冒偽劣、摻假注水等等把經濟收益建立在危害國民身體健康的基礎上的違法犯罪行為。
  
  新聞上所講的“注水牛肉”就是了典型中的典型,不僅僅是“國字號”,而且還是違法操作的食品企業,許多市民就是在這樣惡劣的飲食環境中度過的,想必當中絕對還有其他更多的劣質食品。但民眾在受傷後,卻只換來監管部門的一句“道歉”,這是相當諷刺的笑料。爾後,生氣的絕對不只是消費者,還有高高在上的法律。
  
  這般說來,“無商不奸”的理論是成立的,但這不能全怪商家,監管無力才是最應該斥責的;三鹿事件披露出來的幕後,其實就是監管的不力,甚至是官商勾結的黑幕。雖然這次的“注水牛肉”內聯廠的負責人被停職檢查,其實食監部門內部更應該整頓。在加強現場巡查,對違法犯罪的商業行業實施嚴厲處罰的同時,更要檢查自身的不足與缺點。
  
  讓道歉見鬼去吧。我們不需要道歉,我們需要的是負責的食品監管以有安全放心的食品環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