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三種不同的藍軍支持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6 11:43:08  


  作者:羅智超 台灣台中 研究生
  
  在討論當今的台灣政治時,我們不僅要瞭解這個島上存在著藍色與綠色的衝突,哪怕在兩大陣營內,不同派系的政治人物與支持者也絕對不是鐵板一塊。就以泛藍陣營的情況而言,我認為就有以下三種不同類型的支持者存在,他們有堅決捍衛“中華民國”的深藍“基本教義派”、主張獨台的“維持現狀派”與認為兩岸應該拋棄昔日的意識形態之爭,攜手帶領國家走向復興的“民族主義派”。

  基本教義派 

  一般而言,“基本教義派”大多是“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理念的最堅定擁護者,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參加過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然後於1949年跟隨蔣介石撤退到台灣的基層老兵,或者是從小在眷村出生長大,除了國民黨的“正統”教育外沒有接觸過任何其他歷史觀點的眷村第二代與第三代,乃至於為國民黨所“收編”的一些閩南人、客家人還有原住民。

  大體上而言,基本教義派本身都不是國民黨統治下的直接受益者,甚至有許多人是被國民黨強拉到台灣,而與自己在大陸的家人永遠分隔兩地的“受害者”,然而可能是患上了“斯德哥摩爾症候群”的緣故,或者實在是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而成為了蔣家政權最強烈的捍衛者,並且成為了阻擋解放軍進攻台澎金馬地區的所謂“民國武士”。

  對於這些基本教育程度不高,而且從童年時代開始就跟著國軍轉戰大江南北的老兵而言,無論他們一開始喜歡或者不喜歡,逐漸的都將“中華民國”的軍隊視為了自己的家庭,並且將把他們帶到台灣的蔣介石如同看成了自己如同父親般的唯一依靠,再加上到了這塊小島後,部分的榮民與其眷屬也屬確實得到了政府較為妥善的照顧,所以他們逐漸的便將國民黨“光復大陸”的信仰看成了屬於自己的使命,他們的後代也有許多人因此而報考了軍校。

  看在這些老兵與他們的後代眼中,“中華民國”毫無疑問的就是“唯一”的“正統中國”,對於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不僅相當敵視,而且也否定中國共產黨在建立政權後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甚至還有許多外省第三代的小孩子,直到現在都還認為毛澤東是蘇聯所培植的代理人,對於人民解放軍為了維護中國領土完整,而在珍寶島與蘇聯紅軍大打出手的歷史事蹟,這些“基本教義派”的態度是“選擇性失明”。

  由於一直以來所接受的都是國民黨的愛國教育,所以“基本教義派”喜歡以民族主義者自居,並且以自己或者自己的祖先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而感到光榮,而且他們對於美國這個國家似乎也沒有甚麼好話可講,只因為他們絕大多數的人都相信國民黨的宣傳,認為大陸在1949年的“淪陷”是因為偉大英明的蔣公遭到了美國“盟友”的出賣,至於當年國民黨本身的缺失,他們則又會採取“選擇性失明”的態度。

  也因此對於“基本教義派”而言,維護“中華民國”的歷史與政治地位與名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這顯然關係到他們的祖先與自己的存在價值,而看在他們眼中,“中華民國”則與中國國民黨是劃上等號的,國民黨又脫離不了蔣介石與蔣經國兩位領袖的影響,所以他們的最大共同點便是極端的“護蔣”。

  對於這些持“基本教義派”主張的藍營人士而言,擁護兩蔣的概念基本上已經超越了政治的範疇,因為他們自小接受的道德教育而昇華到了“孝道”的境界,因為如同那些服從蔣介石命令的老兵一樣,即便是年輕一代的深藍人士也不允許任何人在自己面前汙辱兩蔣,只因為兩蔣是當年他們祖父或者父輩的唯一依靠,所以兩位蔣“總統”自然而然就是他們的“父親”,永遠不得批判。

  由於他們大多數還深信“中華民國”的地圖是包含外蒙古在內的秋海棠,也因此在“光復大陸”的使命感主導下,他們大多數都是反對台獨的,只可惜強烈的反共信仰始終讓他們與兩岸和平統一的主張保持距離,只因為他們相信與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妥協,都會換來自己的祖國“中華民國”的消失,而這對於他們而言會是心理上難以承受的打擊,因為這等於告訴他們自己祖先過去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基本教義派”或許在反台獨方面是一大助力,但是對於促進海峽兩岸的統一幫助並不會很大,儘管今天“基本教義派”的數量因為老兵的凋零而不斷的減少,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眷村青年仍頑固死守著這樣的思想,期待能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增加逐漸化解之。

  維持現狀派 

  “維持現狀”基本上而言早從60年代開始就已經是國民黨政府“可做而不可說”的國家戰略指導方針,當蔣介石運用“反攻大陸”的思想去給基層老兵還有他們的後代洗腦時,他自己本身早就知道“中華民國”在他的有生之年內是是回不到大陸的,所以只能夠用這種欺騙的方式來維持軍心。

  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的高級官員與將領不是接受“中華民國”的實際控制區只剩下台澎金馬的事實,就是紛紛選擇移民海外,在瞭解到自己不僅不可能以武力“收復”大陸,就連自己的生存都仰賴美國保護的現實下,一種“偏安”的心態幾乎感染了整個黨政軍高層,到了蔣經國時代終於隨著“革新保台”的口號而成為了政府的既定政策。

  今天統治在馬英九政府內的高級官員與幕僚,甚至包括馬英九本人在內,都是“維持現狀”政策的主張者,而他們的政策也往往與“親美”的思想脫離不了關係,因為“拉住美國”的戰略指導不只在過去曾經在抗戰與內戰中救了蔣介石兩次,也是當下台灣當局能夠抗拒統一的唯一籌碼,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馬英九會頒發勳章給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了。

  可能是基於過去所受的“反共”教育影響,或者是真的相信自由民主的理想,乃至於無法忍受當前兩岸方面所存在的各種差距,如今“維持現狀派”在國民黨內是處於主導地位的,至於立場比較偏向統一的親民黨與新黨,也必須要強調自己不主張“急統”,才能鞏固其支持者。
大多數“維持現狀派”的泛藍支持者都認同自己在血統與文化上是“中國人”,但是由於他們不願意把自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劃上等號,再加上八年來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教育影響下,這些人在很多情況下會選擇性的與“中國”這個概念保持距離,甚至寧願用“華人”來稱呼自己,更為極端者則會以“中國”來稱呼大陸,以表明自己認為海峽兩岸是屬於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

  “維持現狀派”主要以台灣當前的中產階級為主,他們大多到訪過中國大陸與世界其他的國家,所以思維沒有“基本教義派”那麼的狹隘,然而他們的民族情感恐怕就沒有後者來的那麼強烈了。

  儘管想要說服“維持現狀派”馬上接受統一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我仍認為資產階級的“投機性”會讓“維持現狀派”逐漸轉變為統一的支持者,畢竟這些人都存在“看天吃飯”的習性,今天他們依附美國存粹只是因為山姆大叔比祖國大陸還要強大而已,假若有一天北京能夠在實力上超過華府,而且又在維持社會穩定的條件下推動政治改革,相信要這些人轉而支持統一並非難事。

  確實,較年輕的“維持現狀派”不存在太多對大陸故土的認同感,但是在富裕環境下長大的他們也不像“基本教義派”那麼的好戰,更不存在著與大陸爭個“你死我活”的想法,所以筆者認為讓“維持現狀派”掌權不盡然是壞事,尤其是越少受到傳統國民黨教育包袱的人越好,因為這也意謂著他們不會像老一代人那樣的堅持“正統”,而馬英九的最大問題就是在於他太在乎這個“正統”,所以最後才走向了“獨台”(事實上今天的民進黨大多數領導人也是“維持現狀”的投機派,絕對不是不可拉攏的)。

  民族主義派 

  最後一種則是“民族主義派”,他們算是一群同時結合了“基本教義派”與“維持現狀派”所有優點的人。

  首先,大多數的“民族主義派”無論是九十歲的老人還是二十歲的青年,都堅決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同時對大陸的故土存在著濃厚的感情;其次則是他們沒有硬要與大陸爭“正統”的問題,看待國共歷史問題時也不會“感情用事”,並且把黨派之間的恩怨拋諸腦後,完全以國家民族的大局為重。

  “民族主義派”充滿感情但又不失理智的看待中國的近代史,他們在肯定蔣介石領導抗日的同時,也不會忘記毛澤東把中國帶向統一與富強的貢獻,同樣的他們在譴責毛澤東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時,也不會迴避討論蔣介石當年在大陸的諸多過失。

  這些“民族主義派”的人不盡然都支持兩岸馬上統一,但是他們都堅決的認為兩岸應該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他們尤其不樂見台灣繼續成為美國圍堵與妨礙大陸發展的棋子,所以他們往往會站在第一線反對美國對台軍售,這一點與“維持現狀派”不同,而與“基本教義派”不同的地方則是他們也反對台灣自己研發針對中國大陸的武器,一來他們相信台灣不需要浪費這樣的資源,二來則是他們認為兩岸的人才應該合作,而不是相互研發如何摧毀對方的工具。

  看在“民族主義派”眼裡,只有“中國”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致於這個“中國”要叫“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都是其次的,因為他們相信只有國家的富強,才能給海峽兩岸乃至於世界各地的華人好日子過。

  當然,對於大陸當今所存在的許多缺點,“民族主義派”也不是沒有看到,但是他們認為站在外面跟著外國人一起指責自己政府的缺點是沒有用的,假若自己真的希望能帶來改變,就應該要回到“中國”與“中國人”的範圍裡面,才有發言與行動的權利,否則這些人能夠親自體會當前大陸政府所遭遇到的種種困難嗎? 

  所以這些“民族主義派”的藍營支持者,無論他們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勇氣其實都是相當值得欽佩的,因為他們所效法的就是當年科西嘉人拿破崙征服法國的精神,他們深信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中國的主人,他們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夠把中華民族帶向復興之路。

  從這個角度來看,“民族主義派”是值得讓人鼓勵與欣慰的,可惜的是目前即便在泛藍陣營裡面,“民族主義派”的數量都相當稀少,可能就連“基本教義派”都還多一些。

  讓我這個外省人欣喜的是,“民族主義派”裡面有不少閩南人的身影,除了新黨裡面有陳奎淼還有李勝峰這些知名的本省大老外,最近在Youtube網頁上還經常看到一位名叫王炳忠的年輕人在發表支持統一的論述,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過去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台灣人都認為,會支持統一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外省人而已。

  在親自參加了藍軍各黨派的活動,並且接觸到了許多的人以後,現在我深深的認為未來台灣“民族主義派”的主力會由年輕一代的本省人來扮演,因為直到今天還有太多太多的外省人走不出國共內戰的歷史包袱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