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以金融合作深化兩岸和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4 17:21:35  


  中評社台北5月4日電/台灣與大陸簽署貨幣清算協議開放人民幣業務後,金融市場立刻掀起人民幣商品搶購潮,人民幣存款餘額迅速突破500億人民幣。毛澤東曾經是台灣頭號敵人,40歲以上台灣人都曾經宣誓與他不共戴天,如今印著他頭像的人民幣不但大量出現在媒體和街頭,還廣受歡迎。縱然綠營“立委”曾就此憤怒質詢官員,卻難改變大局。 

  旺報社評說,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報告顯示,台灣人民幣支付額已增加120%,金額僅次於香港、英國、新加坡,躍居全球第4。在剛剛結束的博鰲論壇上,大陸招商銀行馬蔚華行長認為,“香港已成為人民幣最主要離岸中心,台灣競爭力不比香港差。” 

  台灣目前已經有4檔人民幣計價基金通過核准,尚有多家金融機構正在申請加入人民幣理財戰場。台灣民眾受到美日擴大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及大陸經濟前景持續看好影響,普遍認可人民幣保值功能相對較強,因而呈現“一窩蜂”搶購景象。下半年隨著保險業進入,人民幣理財商品將全面進入市場,人民幣還有不小成長潛力。 

  這一成果得來不易,兩岸簽署貨幣清算協議過程並不順利,談判時間長達5、6年,始終陷於停滯,終於在去年8月正式敲定。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這是台灣從大陸獲得最珍貴的協定,人民幣計價債券和投資商品將使處於過度競爭的台灣銀行業獲得生機,並幫助數千家大陸台資企業或與大陸有業務往來的公司和個人減輕交易成本。 

  金融合作與貿易合作相比,涉及更多政治敏感。早在1980年代,兩岸就展開全面的經貿往來,唯獨在金融業務方面,兩岸均心存顧慮和戒心。目前兩岸金融合作能全面啟動,不能否認與兩岸進入“60年來最好時期”的政治環境有因果關係。這是兩岸自2008年開啟和平發展關係積累了堅實的互信基礎,雙方在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協商共識上,顯現了處理複雜議題的能力,才能得到豐碩的成果。 

  人民幣理財產品在台灣受到熱捧,更顯示台灣民眾對人民幣的信賴及對大陸經濟前景的看好。而且民眾持有人民幣理財產品後,將與大陸成為“命運共同體”,將會更願意去瞭解大陸、接近大陸,為接觸大陸資訊、關心大陸發展、前往大陸經商、旅遊、學習創造更多需求。這兩方面的因素,都會促進兩岸更大範圍的交流。 

  貨幣清算雖已經展開,但進一步的金融合作前景仍然困難重重。例如開放大陸資本進入勢必引發更多政治口水;再如大陸國有企業能否投資台灣及大陸企業參股比例、參股行業;對大陸資金的審查程度等。綠營人士仍然堅持大陸銀行來台參股是“奪取經營權、客戶資料”,大陸企業來台收購是“竊取智慧財產權”,開放T股是“債留台灣,錢進大陸”,未來政治口水肯定不少。 

  這些政治爭議能否解決,將決定金融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兩岸曾經長期陷於冷戰關係與敵對思維,冷戰已經結束,隨著民眾對大陸瞭解的增加,將愈來愈支持兩岸交流溝通,綠營固然拒絕與時俱進,寧願活在歷史,但螳臂不能當車,民意潮流終將改變政治人物。隨著兩岸在金融領域合作的深化,兩岸社會的命運共同感將愈來愈強烈,政治談判的基礎也就會愈來愈堅實。 

  兩岸經濟協議愈簽愈多、愈簽愈細,保持兩岸關係順暢的“協議效應”將會遞減。大陸新一屆領導集體換屆完成後,也可能尋求兩岸關係上的新突破。新上任的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強調,雙方“終究要務實探尋政治難題的解決之道”,顯示海協會已在為兩岸的政治接觸和對話做準備。 

  但在實現政治談判前,還有太多複雜的過程需要耐心面對、妥善處理。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民意認可。在貿易合作逐漸完成後,通過不斷加深金融合作,應可促進台灣民眾對大陸更廣泛的瞭解。 

  面對金融合作中愈來愈深度的政治議題,台灣民意可望凝聚更多政治共識,兩岸也可望透過協商逐步解決分歧,這個過程就可以為政治議題的協商累積經驗。正如馬英九說的,兩岸過去談判達成18項協議,多少會碰到政治問題,但都解決了。也許金融合作可做為政治破題“水到渠成”的開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