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反腐“標”與“本”:破題權力監督最緊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4 09:49:02  


網絡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中共十八大之後,持續的反腐風暴在中國掀起。在眾多“老虎”、“蒼蠅”被打落之後,中國反腐如何打造權力之“籠”備受期待。專家分析稱,新時期最緊迫的反腐工作為構建和完善權力監督機制,讓監督機構有效地進行監督,是破解權力監督難題的關鍵。

  反腐新策略:著力“治標”初顯成效

  據新華網報道,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持續掀起的反腐風暴讓輿論聚焦中國新一屆領導層的反腐思路。

  “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履新以來,高層頗為形象的反腐表達在獲得民意支持的同時,反腐思路也愈加清晰。

  2013年1月23日,中紀委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首次提出,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相較於以往“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的慣用提法,王岐山的表述被輿論解讀為新領導層的反腐新策略。

  十八大以來,從出台八項規定整飭工作作風,到嚴打“老虎蒼蠅”,問題官員接連落馬,再到紀檢監察系統“退卡”整頓會員卡腐敗,十八大之後,高層“治標為主”的反腐“組合拳”已初現成效。

  自2004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以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16字一直是中國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方針。在一些反腐專家看來,如今的著力“治標”其實是當前反腐形勢下的一種策略調整,而非方針改變。

  “先‘治標’,先把那些發生在群眾身邊,群眾深惡痛絕的腐敗現象重點打擊,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反腐成果,贏得群眾信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林喆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治標”、“治本”無法徹底分開,“治本”是制度建設,需要“治標”在先,循序探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