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閑話史家的直書與曲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6 18:14:42


 
  真可謂:
  蘇起曲筆寫兩岸,綠委直呼查內奸。   久聞海峽風浪險,不及政壇黑槍彈。
 “國安”胡搞人倫亂,字縫深處抓諜嫌。  重修千年夷洲史,污名反扣連家班。

  所謂曲筆,現代漢語有如下義項:
  1,史官由於某種原因,不據事直書,有意掩蓋事情真相,謂之曲筆。 《後漢書•臧洪傳》 :“昔晏嬰不降志於白刃,南史不曲筆以求存,故身傳圖象,名垂後世。” 唐 劉知幾 《史通•曲筆》 :“將作者曲筆阿時,獨成光武之美;諛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 柳亞子 《論詩六絕句》之一:“少聞曲筆《湘軍志》 ,老負虛名太史公。”
  2,指徇情枉法定案。《魏書•游肇傳》 :“肇,之為廷尉也,世宗嘗私敕肇,有所降恕。肇執而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足令臣曲筆也!’其執意如此。”
  3,指寫作中委婉表達的手法。內又包含兩項,一指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故作曲筆。 一指不直接寫自己的情感,而是通過他人對自己的情感來寫出自己的情感。

  在第一個義項中,曲筆為歷史編纂術語。為當權者隱瞞、曲折歷史的真相,故為曲筆,與“直書”意思相反。

  在中國,早期史學是官私并修,除了國家史官外,也允許私人修史,二十四史中就有私人撰史。但到唐以後,修史漸漸變成以官方為主體,官方編修的稱為正史。對應的稱為野史。這些官定的正史,大都為斷代史,以朝代為斷限,采用紀傳體的形式,就是以帝王世系為經,以後妃外戚、文臣武將以及各類人物為緯,加上記載各種制度的志,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一代史實。這種以帝王為中心的歷史書寫,曾被近代學者梁啓超譏為“帝王家譜”。

  野史又是一個大的概念。所謂“野”,有兩層含義:第一,從與在朝人士相對立而言,是在野人士(或士大夫的下層人士)所作,未經官方審定,更不是“欽定”的,甚至為官方所禁,不是藏於廟堂官廳,而是流傳於“野”,當然,其中某些書也流傳到官廳,在流傳中經過官方删改;第二,從雅與俗、文與野相對立而言,是未經人工過分雕飾的,是原始的史料,雖然顯得粗鄙,但具有原始性、真實性。

  野史,一般叫筆記野史。在公認的四庫分類法中,部分屬於“雜史”類,部分分散於“子部”的“雜家”與“小說家”類中。從宋代以來,這一類的著作很多,記載了很多重要的史實,甚至被正史的作者所采用。當然也有一些荒誕或演繹的成分,研究者要辨別地使用。

  現代流行的回憶錄,紀實性文學,甚至包括個人傳記,也應該歸為野史一類。

  無論正史或是野史,寫史的都是人,寫的議的也無非人或事,寫出來議出來的目的是給當世人或後世人看。問題來了,同一件事同一個人不同的人來寫,就會出現偏差,怎麼辦?便有了史官專司其職,還有了秉筆直書的史學傳統,是非曲直,忠奸黑白,青史流傳,“直筆於朝,其來久矣”。

  雖然國人撰史有不曲筆阿世的傳統,但也難免有仰人鼻息、篡改歷史的人。尤其是前朝史為後朝統治者官修通行之後,前後朝的政治和民族立場迥異,部分史實事件失實失真在所難免。但是我們又有“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傳統。當兩個傳統打架的時候,多虧孔老夫子有智慧,他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例如詞匯的選取)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被後人稱之為春秋筆法。

  春秋筆法或者曲筆筆法在野史中也有所見。尤其是回憶錄一類,盡管回憶者是歷史事件的親身參與者、經歷者,所述應該是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可信度和權威性,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不過,有些也不盡然,終是一家之言,是個人的回憶,有時難免帶有個人的立場偏愛,失之偏頗,加上時代久遠,記憶模糊,有時甚至會故意隱瞞自己的過失,誇大和美化自己的作用,貶低或歪曲他人,更有不道德者不惜揣測上意、栽贓政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