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時代力量徐永明指ECFA根本沒達經濟效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4 11:53:19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3月4日電(記者 張嘉文)時代力量黨團總召徐永明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之前簽訂ECFA時所承諾的經濟效益,實際上根本沒做到;也質疑ECFA的簽訂過程過於黑箱,沒向全民報告,也沒有做影響評估,導致目前台灣除了高科技業面臨遭併購外,以及紅色供應鏈衝擊,連農漁業供應鏈都要被連根拔起,類似像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等協議,在520之前難道還要繼續進行嗎?

  徐永明今早舉行“ECFA沒監督 ㄟ擱發崩盤記者會”,邀請了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許忠信,到場分析為何ECFA簽訂後經濟效益不如預期,也請來陸委會、“經濟部”和“農委會”等相關部門多位官員到場,說明政府立場。

  徐永明指出,馬政府當初在推動ECFA 簽署時,“經濟部”曾有五大承諾,包括取得領先競爭對手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勢、成為外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先合作夥伴及門戶、有助於產業供應鏈根留台灣、有助於中國大陸台商增加對台採購及產業競爭力、加速台灣發展成為產業運籌中心。

  徐永明說,2015年台灣GDP指數負成長,今年預估更慘,所以當時說ECFA是萬靈丹或是維他命,但目前看來並非如此。會有這樣原因是因為當時的監督機制不夠,過程不夠透明,也未作影響評估,所以目前兩岸正在談的各項協議,如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以及貨貿談判等,真的有做到好的監督機制嗎?這些問題都非常嚴重。

  許忠信則說,ECFA是在2010年6月簽署後,隔年開始有第一批雙向降稅,即是早收清單,但從國貿局統計數據來看,納入早收清單進入大陸市場的產品,提早零關稅的,反而表現比未納入但在大陸市場的產品表現還差,不只農產品、工業產品等等都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