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據人民網報道,5月22日是第2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昆明召開新聞發布會,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王哲在會上表示,雲南省率先在全國啟動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經過多年連續努力,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其中,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
王哲介紹,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干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
為保護極小種群物種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拯救現存物種資源,2004年,雲南在全國率先提出和倡議極小種群保護,2005年又率先在全國啟動了62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優先保護行動,2009年在全國率先啟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小額贈款項目——極小種群物種保護行動,成為雲南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的重點和亮點。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先後編制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2007—2020年)》《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以及《雲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實施方案》等,明確了保護重點、目標和拯救保護措施。
近15年來,雲南省投入野生植物保護資金達1.4億元,平均每年近1000萬元。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設了30個保護小區(保護點)、18個遷地和4個近地保護基地(園)、20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受保護對象物種達52個。
華蓋木、漾濞槭、巧家五針鬆等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種群10萬餘株,回歸3000多株,遷地保護的壯麗含笑、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萼翅藤、富民枳、漾濞槭等已開花,部分種類能正常結實。
在野生動物“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方面,雲南省通過《雲南省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和《雲南省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繁育項目實施方案》等相關方案的編制出台,以及動物回歸典型案例研究及群落重建的系統研究工作的開展,為極小種群野生動物拯救保護行動的實施奠定了基礎。相繼實施了亞洲象、滇金絲猴、長臂猿、綠孔雀等20多個物種的就地保護和研究、監測項目。
經過探索實踐,雲南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只增長至2600只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