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新基建應與新型城鎮化同步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5-27 00:03:22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網評:新基建應與新型城鎮化同步發展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石文先

  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正成為中國經濟新熱點,地方政府也紛紛圍繞新基建項目布局發力。展望未來新基建建成後的美好圖景,有了5G這個超低延時超級信息高速公路,在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加持下,中國經濟社會將在未來可期的很短時間內,躍升進入2.0版的“四個現代化”。

  短期作為對衝疫情對經濟社會影響的手段之一,長期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百年中國科技強國夢,這是新基建所承載的最為質樸的理想。正確認識新基建的經濟社會功能,需要我們用更寬廣的視域、更縱深的歷史觀。

  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社會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黨中央在十九大作出的科學判斷,也是我們應對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根本遵循。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雖然短期下滑、就業矛盾更加突出,但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這些基本的邏輯原點並沒有改變。

  冷靜客觀看待新基建的就業和投資拉動力。就目前普遍觀點而言,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類、融合類和科創類,投資主體大多為政府公共投資。從純建設角度而言,社會資本參與力度並不大。新基建與傳統基建對投資拉動相比,大體為新基建占40%,傳統基建占60%。受疫情影響和國際產業鏈變化,短期內我國將有大批農民工面臨無業可就的困難局面。新基建在就業上容載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科技文化水平的年輕人,對緩解農民工就業難幫助有限。

  準確把握疫情應對各種經濟事項優先次序。從投資、消費、出口中國經濟三大傳統動能來看,2019年對GDP貢獻最大的是消費,受疫情影響,2020年與2021年最大貢獻無疑是投資。2021年後,隨著經濟逐步修復,消費將重回第一拉動者的角色。這是我們正確把握和認識近三年中國經濟增長內在動力的基本方程。新基建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外,大多需要消費協同支撐,這與當前中國經濟社會面臨的最大困難明顯背離。以新基建為首要拉動力的紓困邏輯,很難支撐起當前經濟社會至為艱難的時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