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鄭永年:經貿相互依存也能導致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20-08-12 00:17:51


 

  儘管達爾文本人的“進化論”並沒有明顯的道德和進步觀念,但到了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那裡,“進化”變成了“進步”和“文明”。所以,戰爭不僅僅是“適者生存”的手段,更是成為人類進化、“文明”淘汰“野蠻”、“進步”取代“落後”、優勝劣汰的工具。

  整個帝國主義時代,人們深信“戰爭的勝負是衡量一個國家的優劣”的有效手段,列強之間為戰爭樂此不疲。英國思想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曾經說,人類大多都在投資於死亡而非生活,即人們把最多的投資用於戰爭武器,而非改善人民生活。

  這種情況到現在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現在的確是一個全然不同的時代了。如上所說,經濟的全球化使得各國互相依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在客觀上大大增加了戰爭的難度和成本。同時,在話語方面,沒有多少人公然宣揚戰爭了。不過,如果足夠現實,人們也不難發現,這可能僅僅是表象,人類的本性依然沒有發生變化。

  和從前的全球化一樣,這一波全球化依然產生著同樣的問題,即社會內部的不平等和國家間的不平等,而極度的不平等隨時可以導向內外部的衝突。從話語來說,人們只是用一種更為巧妙的方式把“優勝劣汰”的觀念表達出來而已,包括“文明衝突論”和“民主價值同盟論”等。

  再者,和人類的其他很多行為一樣,自古至今,戰爭已經高度機構化和制度化了。對參與戰爭的主權國家來說,戰爭有開始的儀式,也有結束的儀式,戰爭過程更是充滿各種儀式。戰爭因為主權國家而高度制度化,也因為主權國家而被“道德化”和“正義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除了被徹底打敗的德國對戰爭有反思之外,沒有任何一國對戰爭有真正意義上的反思。戰敗國如日本從未反思戰爭,而戰勝國則依然為“戰勝”沾沾自喜。

  主權國家或者政府是戰爭的主體,但推動政府發動或者參與戰爭的,則是政府背後的各種利益集團。資本可以成為戰爭的根源,因為資本需要借助政府來打開其他國家的大門,開拓世界市場,掠奪他國的資源,保護他們的海外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