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小雪:“印度製造”,火得起來嗎
http://www.CRNTT.com   2020-08-16 00:09:40


 

  總之,與大眾認知相反,在當下這個資本和商品流動越來越自由和便捷的時代,印度發展製造業的優勢並不突出,而存在的劣勢卻日益凸顯。隨著中國大陸逐步推進產業升級,有很多亞非拉經濟體都積極參與競爭填補空出的製造業空間,在這方面印度也並沒有明顯優勢。近期印度觀察家論壇發布的一篇論文顯示,在2018年4月到2019年8月共有56家公司將它們的生產線轉移出中國大陸,其中轉移到越南的有26家,轉移到中國台灣的11家,到泰國的6家,而到印度的只有3家。

  “印度製造”的路徑選擇:融入國際或保護主義

  印度獨立後的發展歷程已經證明,在他最強調經濟自立,並借保護主義來推進“進口替代”戰略的半個世紀裡,恰是經濟發展速度最為緩慢、產業發展不盡人意的時期。直至20世紀90年代,印度開始經濟自由化改革,並放寬對貿易和投資的限制之後,印的經濟增長才擺脫了年增長3%的“印度式增速”。當下,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為全球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得全球生產和全球採購更加普遍。而莫迪近期提出的“自力更生”戰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逆全球化在印度走強的態勢。

  從印度已有的產業發展經驗來看,其幾個成功案例都是通過積極融入國際分工實現的。如印度較為成功的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這個產業的國際分工表現為,軟件開發領域的架構和設計一般保留在發達國家,編程和測試環節則可以轉移到印度這樣擁有大量廉價工程技術人員的國家;在基於信息技術的商業外包服務領域,印度人憑借著較熟練的英語技能為遠在美國的顧客提供咨詢服務。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印度制藥業同樣是嵌入國際分工最深的行業之一。印度的仿制藥產業比較發達,這一產業離不開原料藥的供應,而印每年有70%~80%的原料藥從中國進口。此外,與中國形成上下游關係的還有印度的手機製造行業,目前印度市場上銷售的手機90%都在本土組裝生產,但其中絕大部分零部件仍來自中國。可以說,來自中國質優價廉的零部件供給對印度數字經濟的普及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上述事實也說明了,中國作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是印度要實現產業發展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中印兩國唯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雙贏。近年來,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印度的經濟發展前景,因而對印投資增長很快。不料,6月29日印度卻不經任何法律程序、在一夜之間宣布禁止59個中國企業開發的APP,此舉不僅嚴重傷害了中國投資者的利益,也必將動搖國際投資者對於印度市場的信心。事實將證明,從消費到生產,印度與中國“脫鈎”的代價都將非常高昂,恐怕是疫情衝擊下經濟已陷入蕭條的印度經濟難以承受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