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解決“城市病”,如何找到“智慧”良方
http://www.CRNTT.com   2021-02-27 18:47:49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既享受著城市生活的便捷,也不得不忍受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因此人們希望城市能在科技的助推下變得更智能:車輛擁堵時紅綠燈能自動調節變燈時長;樹木被狂風刮倒時能第一時間把信息傳給搶險部門;孩子老人走失時家人能迅速知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八成以上的城市都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但生活中普通人卻對智慧城市的好處感知頗少。智慧城市建設究竟是治療“城市病”的“良方”,還是難以落地的數據模型?是讓生活更便捷了還是更複雜了?記者走進業內專家和普通民眾,聽聽他們眼中智慧城市的方向與路徑、困惑與願景。

  治痛點,從“碎片化”逐步實現“體系化”

  【案例】

  “我們小區物業有自己的App,把各種社區服務項目都集中到一起了。”家住深圳市龍崗區的張秀英說,水電報修、查看社區活動、繳納物業費和停車費等,都可直接在App上進行,業主們還能在App論壇版塊里討論社區的大事小情,進行二手閑置物品交易,發布尋物尋寵啟事等,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像張秀英一樣,很多人的生活因各種智能應用而變得更加便捷。

  “北京有一些可以用ETC支付的停車場,比如首都機場、北京南站以及部分商場的停車場等,對於有車一族來說很實用。”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湯女士說,離開這些停車場時,直接通過ETC專用通道就能無感支付停車費,不用再拿出手機掃碼,或註冊綁定各種停車公眾號等,同時也能減少排隊時間,希望這種方式能推廣到更多的停車場。

  智慧停車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個應用場景。為了解決“停車難”問題,北京、杭州等城市都在積極探索。此外,智慧政務、智慧醫療等典型應用場景也變得越來越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