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創造有利條件讓更多人愛上閱讀
http://www.CRNTT.com   2021-04-23 00:29:09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網評:創造有利條件讓更多人愛上閱讀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天放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低於2018年的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較2018年少了0.48本。紙質報紙的人均閱讀量為16.33期(份),低於2018年的26.38期(份)。

  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紙質書閱讀率下降,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但人均電子書閱讀量也有所下降,反映出我國國民在閱讀上仍沒有質的突破,甚至有些“退步”,這令人遺憾。僅有農村居民的紙質圖書閱讀量較2018年的3.64本多0.09本,這一項令人稍感欣慰。

  從總體上看,我國國民在紙質書籍、報紙、刊物乃至電子閱讀等多項指標上都有所下降,說明建設“書香社會”仍任重而道遠。這絕非是因為更多人開始網絡閱讀或“聽書”就能解釋。建設“書香社會”已持續多年,但讀書人數始終沒有一個質的突破。

  近年來,實體書店逐漸式微,網絡閱讀盛行,高顔值“網紅書店”看似紅火。可是一句“網絡閱讀”並不能掩蓋更多人不願閱讀的尷尬現實。而到“網紅書店”打卡的人,基本不是衝著書去的,主要目的是休閑娛樂,凑熱鬧、拍照發朋友圈而已。即使盈利的書店也大都“跨界經營”,利潤主要不是靠經營圖書,而是靠餐飲、沙龍、互聯網+等盈利。

  可見,國民閱讀率不高甚至下降,主要是缺乏更多愛書、買書、讀書的人。就是說,建設“書香社會”必須依靠更多讀書人的支持。要想扭轉人們不愛閱讀的局面,使我國成為閱讀大國乃至強國,必須從小抓起。家庭、學校最重要,還要輔之以合理的機制,以促成全民閱讀風氣的形成。此外,還要在營利與非營利之間找到平衡,如對優質書籍的出版和銷售實行優惠獎勵政策等。

  養成閱讀習慣,絕非易事,需要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再到全社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全民閱讀風氣的養成。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們更看重經濟效益的心態等諸多原因,造成目前閱讀效果不顯著,喜愛閱讀的人偏少。要想增加閱讀人數,只有創造有利於閱讀的條件,才能讓更多人成為愛閱讀的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