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尋求地緣經濟學與地緣政治學的“黃金分割”
——從東盟視角看中美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20-07-06 18:30:40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認為,一個最為有效的區域合作框架往往具有輻射效應,往往立足於核心國家之間的雙邊關係,並通過強化和擴散這一關係而帶動整個地區。德法關係便是例證,它們作為歐盟的引擎驅動著區域合作向前發展。戰後的美日關係也是亞太區域合作的基石。

  將兩個大洋的地緣空間相互連結並非不切實際,“印太”理念素有淵源。自1994年創立東盟區域論壇(ARF),2005年設立東亞峰會(EAS),東盟就將“印太”概念所體現的多邊合作精神與包容理念推動至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機制(RCEP)儘管仍處於協商階段,但作為深化經濟夥伴關係與實現“印太”國家一體化的重要途徑不容忽視。③

  東南亞地區現有的合作機制與發展框架對於“印太”戰略的初具雛形是重要引擎。東盟成員國以政治中立性作為發展理念,東盟合作進程已經使地區內6.3億人民享受了和平。東盟的中立性可以彌補美日印澳四邊同盟與中國之間的不信任,為雙方的溝通建設橋樑。

  三、“印太”戰略中所包含的戰略合作機遇

  1.超越地緣政治競爭概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研究院克里斯托夫·李認為,印度與印度洋處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緣空間,如果大部分學者都衹從地緣戰略與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解讀“印太”這一概念,就會使這一概念顯得模糊與單薄。印太可以挖掘合作空間,地緣經濟角度可以發現很多機遇為域內國家提供合作機會。分析人士往往從印太地區的軍事化以及因中國影響力提升而產生的再平衡著眼,然而從地緣經濟視角,特別是非傳統安全維度以及加強“印太”合作等領域切入,則會獲益更多。

  軍事化衹能帶來地區內的焦灼態勢,唯有和平是寶貴的公共產品。作為地緣經濟實體,“印太”地區具有無限潛能來推動具有建設性的、包容性的合作機制,以超越傳統的軍事對抗和零和博弈。

  印太地區在上個世紀屢經戰爭創傷。至今仍在應對各種非傳統安全性質的戰役,包括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大規模疫情等。東南亞、南亞的許多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仍然面對衛生、飲水、醫療、公共設施等方面的資源短缺。而中美兩國爆發貿易戰,對這些地區也會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

  2.優先推進重點領域合作

  東盟每年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需要投入大約600億美元,這需要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IB積極參與融資。同時,美日印澳作為印太戰略的支柱,也可以從安全合作領域更多地轉向經貿和基建領域,滿足東盟的融資需求。東盟可以利用日澳的技術援助實現高效率生產,成為全球食品生存的重要來源地。由於食品和農業是人類生存所必需,日益突顯的氣候變化和水資源短缺問題加大了人口數量龐大的東盟地區的食品生產需要。由於澳大利亞農業研發水平位居全球首位,從而意味著澳大利亞將分享其農業技術並協助東盟成為全球重要的食品生產來源地。

  旅遊業也是東盟重要支柱產業,受國際遊客不斷湧入東南亞地區所帶來的影響,其自然環境也面臨著惡化。本地區與澳大利亞同樣面臨著珊瑚礁的破壞問題,澳大利亞應分享其對大堡礁的成功保護經驗,與東盟在此問題上攜手應對。

  東盟地區的網絡數字化與移動通訊網絡的發展以及電子商務的繁榮都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東盟每年在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能源與交通運輸領域的投入超過600億美元。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IB與日本主導的亞開行ADB已經為亞太地區眾多國家提供了基礎設施建設融資,下一步兩大銀行需要繼續解決東盟的基建融資問題。近期中日兩國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協定,將會為東盟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日本通過在“自由開放的印太”(FOIP)基礎上強化與亞非地區的緊密聯繫,並且在東盟框架內提升與前者的共同繁榮穩定。日本通過連接亞非兩個板塊提升了其外交政策的層級,展現雙贏博弈下的共同繁榮。

  中國在處理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對外關係時,應充分發揮自己的經濟優勢,不斷加強與他國的經濟聯繫,進而以經濟合作帶動其他領域的合作和發展,最終推進“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這是中國—東盟關係跨越式發展給予我們的重要戰略啟示。④

  四、東盟在推動“印太”包容性合作過程中的作用

  1.東盟協調機制可整合不同聲音

  如果能夠超越地區擴張與軍事化的敏感問題,“印太”可以從上述多方面來推動促成一個更為積極、更加具有建設性和合作性的概念。這一合作性戰略將向東延伸至太平洋地區的所有國家和島嶼,甚至將覆蓋南美地區,向西將會覆蓋印度洋國家與非洲大陸。

  克里斯托夫認為,印太地區的所有國家都對本地區的繁榮穩定利益均沾,而不論國家的大小。在看待“印太”合作的時候,若將合作參與方的數量問題置於“合作”問題之上,則無益於推動本地區經濟發展。是夥伴還是對手,將與時俱進,而非固定不變。回顧歷史,美日關係便是例證。從當下的歷史時期來看,中國被視為競爭對手,而如若站在20後的歷史階段來看今天正在崛起的龐大經濟體印度,也會成為一個競爭對手。從而,對於本地區的容納接受程度展開的討論將會成為一個永久的惡性循環,應予以摒棄。

  目前已有三個東盟國家,即泰國、印尼和越南公開表達了各自希望東盟在印太框架下的身份定位。在第32輪東盟峰會上,東盟國家一致表示,印太戰略中的東盟應具備自由、開放、規則導向性、互補性等要素,還應以東盟來主導合作機制,保持東盟的包容性、銜接性、中立性,並且不參加任何第三方機制。

  2.東盟本身即和平合作精神與多元文化的構成

  東盟聚合著印太區域內所有國家,能夠推動和平機制並將其輻射到域外國家。東盟在中美之間居間作用,使雙方誰也不想摧毀這個花瓶,否則將失去整個地區戰略。域內大國相互博弈,給東盟成員國帶來了壓力,迫使東盟更積極和更具前瞻性地主動參與到朝鮮半島問題、極端主義問題和網絡安全問題的解決機制中來。

  東盟能夠維繫開放與公平的經濟體系,以便在印度與南太平洋地區催生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東盟在推動其印太合作理念的時候可以擁有一個聲音,並在不同大國之間實施等距離外交。為避免地緣政治緊張,東盟應具有更多凝聚力。美日印澳四國一致認為,東盟在推動域內國家緊密合作的過程中是重要的中堅力量。

  3.推動《東盟印太展望》出台的必然性

  2019年的東盟峰會上,得益於泰國、印尼等主要國家的推動,東盟版“印太戰略”即《東盟印太展望》於6月23日最終形成。《東盟印太展望》明確了東盟版“印太戰略”的目標、原則、動因、機制、合作領域等,以合作、包容、共同發展及東盟中立原則為主要內容,體現東盟國家對“印太戰略”的基本立場。從國際層面看,東盟擔心美日等國的“印太戰略”具有排他性,可能撕裂東南亞地緣政治格局而形成對立陣營。⑤《東盟印太展望》有別於美日印澳四國的戰略考量,也獨立於中國周邊外交的戰略視角,東盟之意在於向中美等大國凸顯其在本地區事務中所應有的發言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