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延華:東沙經驗為何在南沙失靈
http://www.CRNTT.com   2020-09-27 00:23:14


南沙群島之南子島。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作者 劉延華)1907年的東沙島事件,和1933年的九小島事件,是中國南海諸島主權受到外國侵占的兩個重要事件。在這兩次事件中,中國政府對待遠洋群島領土主權的態度是一致的,也積極進行了交涉,然而,結局卻大不相同。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其歷史過程。

  東沙島事件肇因於1902年前後,日本商人西澤吉次發現東沙島上鳥糞資源豐富,遂盜取東沙島鳥糞回台灣出售。1907年,西澤吉次率眾登島,驅趕中國漁民,拆毀島上大王廟,在島上懸掛日本國旗,竪木牌,建碼頭、房屋、小鐵路,把東沙島改稱西澤島,意圖占據。此事引起清政府的關注,外務部遂令兩廣總督張人駿查明情況,以對日交涉。外務部指出:“凡閩粵人之老於航海及深明輿地學者,皆知該島為我屬地。“並要求張人駿重點注意“中國沿海島嶼,尊處應有圖籍可稽。該島舊系何名,有無人民居住”。張人駿遂廣泛搜集史料證據,“遍查海圖及輿地各書”,包括中外地圖等。還派艦實地調查,調查人員遇到停泊在東沙島附近的廣東船主,該船主禀告:“歷年均有漁船,來往廣東惠州屬島之東沙地方,捕魚為業。……商等因念此島向隸我國版圖,漁民等均歷代在此捕魚為業,安常習故,數百餘年”。並告知日人拆廟趕人的種種行徑。

  在中日的多輪交涉中,中方認為:”閩粵漁船前往捕魚停泊,歷有年所。島內建有海神廟一座,為漁戶屯糧聚集之所。西澤到後,將廟拆毀,基石雖被挪移,而挪去石塊及廟宇原地,尚可指出。該島應屬粵轄,此為最確證據,豈能謂為無主荒境。”日方則堅持中國需提出地方志以及該島歸何官何營管轄的確鑿證據。對於日方索要志書證據,張人駿不禁感嘆:“中國志書,只詳陸地之事,而海中各島素多疏略”,“我國輿地學詳於陸而略於海,偏於考據方向遠近,向少實在測量,記載多涉疏漏。沿海島嶼,往往只有土名,而未詳記圖志。欲指天度為言,舊書無考。”好在當時雖未查到志書的記載,但其它史籍也列有該島。特別是1901年出版的《中國江海險要圖志》,該書系由陳壽彭編譯自1894年英國海軍所著 “the china sea directory”的第三版第三卷。陳書對英文原著在內容和結構上進行了調整,原著第五章主要內容為台灣附近群島、水道,其中描述了中國漁民在東沙島避風、作業,但原著中並沒有明確將東沙島列為中國領土。陳書翻譯了中國漁民在東沙島捕魚多年的事實,並且還請人繪制地圖附於書後,其第41圖即《廣東雜澳十三蒲勒他士島》,圖上標有“華船泊處”。

  可見,在當時中國政府和士人的觀念中,有且只有我國人民長期經營作業,即為我國領土。成書於民國初年的《清史稿》曾言:“國家撫有疆宇,謂之版圖,版言乎其有民,圖言乎其有地。”這一理念在1933年法占南沙九小島事件時也得到體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菲律賓與安南間珊瑚島,僅有我漁人居留島上,在國際間確認為中國領土。”廣東政務委員會也提出“九小島現由中國居民居住,當然是中國領土”,並且命陳友仁向法國領事遞交了抗議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