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杜撰出來的“日琉同祖論”
http://www.CRNTT.com   2023-12-28 00:12:07


琉球尙王畫像。
  中評社╱題:杜撰出來的“日琉同祖論” 作者:李理(北京),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摘要】1609年日本薩摩藩侵略琉球後,為改變琉球人長期以來對中國的依存,在史觀上達成琉球與日本的“同文同種”,親日的官員向象賢著史立說,以歷史神話的形式,捏造出“日琉同祖論”,後因“伹其國”之目的,被廣泛地流傳下來。

  琉球古國在地理上大體位於今天的琉球群島。根據學術界的研究,“琉球”之名最早見於《隋書》。中國與琉球明確藩屬關係,起始於“三山時代”。根據《明實錄》的記載,1372年中山王察度應明太祖之招諭,派遣其弟泰期進貢大明,正式奉明王朝為宗主國,此後琉球各王都定期向大明朝貢。琉球與日本的交往究竟從何時開始,並沒有準確的記錄。根據《中山世譜》的記載,在琉球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之時,已經有少量日本僧人在那裡生活。而日本所謂“琉球自上古以來稱作沖繩”之說法不符合歷史史實。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為了更好地控制琉球的政治經濟,親日的琉球執政者需要改變琉球人依存中國的思想認知,故杜撰出了“日琉同祖論”,以達到親日遠中之目的。

  一、“日琉同祖論”的內容

  所謂的“日琉同祖論”即是琉球及日本學者所主張的日本人種與琉球人種為同一祖先。如果從歷史證據上分析,包括如下的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不論日本人還是琉球人其原始祖都是天孫氏。

  記載天孫氏是日本人種的創造神的,為《古事記》及《日本書紀》等。而記載琉球人為天孫氏的第一史籍為成書於1650年的《中山世鑒》。

  根據琉球正史《中山世譜》的記述,琉球的歷史皆起源於“天孫氏”這一美麗的傳說:“天地未分之初,混混沌沌,無有陰陽清濁之辨。既而大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變化,庶類繁顆。由是天地始為天地,人物始為人物。時我琉球,闢在福州正東偏南三里許,而分野與揚州吳越同屬女牛。星紀之次,俱在丑宫。蓋我國開闢之初,海浪氾濫,不足居處。時有一男一女生於大荒際。男名志仁禮久,女名阿摩彌姑。運土石,植草木,用防海浪,而岳森始矣。”①

  “岳森既成,人物繁顆。然當時之俗,穴居野處。與物相友,無有價傷之心。歷年既久,人民機智,物始為敵。於時復有一人,首出分郡類、定民居者,叫稱天帝子。天帝子生三男二女。長男為天孫氏,國君始也;二男為按司始;三男為百姓始;長女為君君之始;次女為祝祝之始。而倫道始矣。”②

  《中山世譜》的記載來自於《中山世鑒》。根據《中山世譜》的記載,自“天孫氏”之後,琉球國的首領共歷二十五代,均屬“天孫氏”系統,時間延續一萬七千八百零二年。

  第二,琉球國第一位王統開創者舜天王(1187年繼位),其父親為薩摩王室之祖日本人源為朝。

  根據《中山世譜》的記載,“舜天王之父為朝公,生得身長七尺,眼如秋星,武勇出眾,最善於射,乃日本人皇五十六世清和天皇後胤,六條判官為義公第八之子也。宋紹興二十六年丙子,(和朝保元元年)日本神武天皇七十四世烏羽院與太子崇德院失和構怨,各招兵戰。時為朝公住於鎭西,投崇德院,以助其戰,寡不勝眾,大敗被擒。諸將受誅,公見流於伊豆大島。宋干道元年乙酉,公駕舟以游,暴風遽起。舟人驚恐。公仰天曰:‘運命在天,余何憂焉!’不數日,飄至一處海岸,因名其地曰運天。即今山北運天江,乃公之所飄至也。公上岸,徧行國中而游。國人見其武勇,尊之慕之。”“公通於大里按司妹,而生一男。”③

  《中山世譜》的此種說法,來源於《中山世鑒》。《中山世鑒》記稱:“大日本人王五十六代,清和天皇之孫六孫王八世孫為朝公,為鎮西將軍之日,掛千鈞強弩於扶桑後逢保元之亂而客於豆州有年。當斯時,舟隨潮流,始至此,因以更流求曰琉球也。國人從之,如草加風。於茲,為朝公通一女,生一男子、名尊敦。……其為人也,才德豪傑……是國人尊之礌添按司也。此時,天孫氏世衰政廢,為逆臣所弑矣。尊敦起義兵討逆臣,代之為中山王……是為崇元廟主舜天王。”④

  源為朝(1139年-1170年),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將,通稱“鎮西八郎”,也是琉球王室之祖(大和族)。在日本歷史上屬於“傳說中的英雄人物”,關於其生平,除了記載其在保元之亂中活躍的軍記《保元物語》、側面提及其勇武的鐮倉時代前期官方史書《吾妻鏡》外,別無其它相關史料。據《保元物語》所言,源為朝曾於1156年流放到伊豆大島,並成為七島之主,並號召伊豆諸島對抗國司。1170年,朝廷勅許伊豆介狩野茂光率兵加以進剿,為朝連戰連敗,最後在八丈島宇津木的坪澤切腹自殺,時年32歲。

  上述兩項不論是“天孫氏”還是“舜天王”為源為朝之子,都具有極強的神話色彩,似不足以作為歷史憑證。但這就是現在流行於日本的“日琉同祖論”的基本內容。而這些“神話”都是來源於琉球歷史上所謂的第一部史籍《中山世鑒》。因《中山世鑒》記載舜天王尊敦即為源為朝之子。“沖繩學之父”伊波普猷提出《中山世鑒》的作者向象賢是“提出琉球人祖先由日本渡來之說的最初之人”。⑤

  向象賢所著的《中山世鑒》為什麼將他記載為琉球國的始皇帝舜天之父,開創琉球王朝的“為朝傳說”呢?

  二、《中山世鑒》寫作背景及內容

  《琉球國中山世鑒》簡稱《中山世鑒》共六卷。該書是琉球國“三大國史”⑥之第一部,為琉球國按司向象賢所撰,成書於1650年。《中山世鑒》成書的年代,正值日本薩摩藩侵略控制琉球之後,三司官由日本人擔任之時。

  被掠至薩摩的琉球國王尚寧在接受了“掟十五條”⑦後才被獲准歸國。而自三司官鄭迵⑧被殺﹑浦添被扣,琉球國內三司官出現空缺,由於三司官必須由薩摩藩來認定,此時便由名護良豐(主和親日派)等繼任,而國相(三司官,之前由王弟尚宏擔任)則由日本的僧侶菊隱上任。而後琉球也要不時向薩摩派遣人質。此後的琉球,不僅內政外交都有島津家在旁監視,而且朝中的重臣也由親日派官吏擔當。《中山世鑒》恰恰成書於此時,而編者向象賢是有名的“琉奸”。

  向象賢(1617-1675),即羽地按司朝秀、羽地王子朝秀,字文英,號通外。1640年,繼任羽地御殿家督,領有羽地間切之地,後赴薩摩藩留學。1650年,向象賢奉命修撰《中山世鑒》。在這種背景下寫出的《中山世鑒》,將琉球民族發於天孫氏,更將開國的舜天王編成具有日本人皇後裔的大日本英雄鎮西八郎源為朝的後代,政治目的不言自明。

  由於地緣上琉球與日本接近,很早就有日本人到琉球,所以在琉球長期以來就存在著和漢兩個思想的對立狀態。日本思想的代表者是留學五山的僧侶們,中國思想的代表者是國子監留學的官生們。1609年日本入侵琉球之時,謝名親方鄭迵是因為官生的身份被破格提拔成為三司官。鄭迵以身殉國之後日本控制琉球的政治和經濟,三司官由日本和尚西來院菊隱來擔任。西來院曾長期在薩摩居住,與樺山、平田家族一樣都是望族。此後中國思想派的人遭到打擊和壓制。

  在尚豐擔任琉球王之時,薩摩指派在琉球在勤很久、與南浦關係密切的具志川王子擔任國相。向象賢能擔任羽地按司,就是由具志川王子來推薦的。向象賢24歲的時候就擔任了羽地間切總地頭,50歲的時候擔任國相。他在擔任國相之時進行了施政改革,即“羽地仕置”。此時的琉球社會異常的混亂,中國思想派的人物遭到嚴重打擊;與中國的朝貢貿易不能恢復,也使琉球的經濟陷入了困境。

  振作人心,統一思想,成為向象賢擔任國相之後的機務,為了改變琉球人依存中國的思想認知,必須闡釋自國的歷史,因此他著書立說,以“殷鑒不遠”之意,取名為“世鑒”,其寫作理念,即對於事變的責任者尚寧及鄭迵等進行貶黜。以這樣的理念出發,向象賢提出了“日琉同祖論”:“竊惟者、此國、人生初者、從日本渡來、無疑。”即是琉球的人種,琉球的五穀,都是從日本本土傳來的。

  “世鑒”成書之時,共有五卷,第一卷琉球開闢之事舜天紀;第二卷英祖紀;第三卷尚巴志紀;第四卷上圓紀  尚圓—尚真;第五卷同上  尚清一代。其卷頭為“琉球國中山王舜天以來世鑒圖”、“先國王尚圓以來世系圖”及著者的自序。其特徵是全書以日語寫成;廢除中國國號,使用“國司號”;改變原來的慣例,使用日本年號來敘述歷史事件。

  根據向象賢所著的“序言”,可以看出著述的動機是奉當時的國王尚質之命,由攝政的三司官召集知識淵博、博古通今的舊僚共同討論,最後形成了自古以來沒有的“世系圖”。這裡所說的知識淵博、博古通今的舊時幕僚,是指71歲的前三司官今歸仁親方及74歲的同勝連親方,另外還有當時的攝政金武王子朝真。朝真在當時被譽為有名的薩摩通,曾多次到薩摩,是德川家久及德川光久的知遇之人。

  《中山世鑒》後被稱為琉球的三大國史之一,但當時並不是琉球的官方正史,僅是向象賢的個人作品。《中山傳信錄》中記載:“臣按前使汪楫譔‘中山沿革志’,皆採前明‘實錄’。時汪與修‘明史’,採錄頗稱詳備。然皆就其封貢往來中朝者言之,故一一明悉;至本國承襲先後之間,或多昧焉。時據所稱‘世纘圖’所載,互訂一二而已。臣今至國遍訪所謂‘世纘圖’者,不獨民間無其書,即國庫中亦無其圖;惟抄撮尚宣威以前事,名‘中山世鑒’;事與‘中山沿革志’所載,頗有不合者。後細詢本國,此書乃尚質從弟向象賢(字文英)者為之。汪使封尚貞王時,此書尚未成也。中山開闢以來,至舜天始有國字;至向象賢始窮搜博採,集成此書。本國稱其聰明才俊,佐其侄尚貞有功於國,其書必詳盡事理;惜未及見其全書。”⑨根據此記載可以看出,“世鑒”一書沒有進入國庫,甚至民間也難以尋找,可見其書在當時可能僅作為向象賢的個人之作,並沒有作為琉球官方認可之史籍。

  《中山世鑒》的記載對後世影響很大,後來琉球官方編撰的正史《中山世譜》從之,不明真相的清代使者徐葆光和周煌在其使錄中也皆予以轉錄。於是,有所謂琉球國主乃日本人皇後裔之傳說。對此,日本“沖繩學”⑩的開拓者伊波普猷提出:“即令這衹是傳說,不能成為歷史家的材料,但對於民間傳說的研究者來說,則不失為好資料。”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