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觀察:從花絮解讀胡錦濤訪美意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2 00:20:40  


 
  花絮三:記者會的烏龍

  與奧巴馬訪華時胡錦濤沒有出席記者招待會形成鮮明對比,胡錦濤此次訪美和奧巴馬一起出席了即席自由提問的記者招待會。更為引人矚目的是,這次記者招待會上的小插曲被美國主流媒體廣泛報道。一位美聯社記著一如所料地向兩位元首問起“人權”這一敏感問題,結果胡錦濤開始對此是未置一詞。隨後一位彭博社記者加以追問,發生了有趣的一幕:胡錦濤用手指著耳麥向自己的高級幕僚們示意。原來同聲傳譯並未及時將美聯社記者的問題翻給胡錦濤。面對彭博社記者的提問,胡錦濤並未如美國媒體預料的那樣閃躲,而是異乎尋常地直面:他先是表示中國承認並尊重人權的普世性,並闡明中國一直在推進民主和法治,中國也正準備重啟與美國的人權對話,隨後坦陳“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仍舊面臨著諸多挑戰,在人權領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有意思的是,奧巴馬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則首先強調了中美之間在政治制度、發展階段、文化和歷史等方面的差異,並讚揚中國過去30年裡在人權領域取得的進展,表示相信未來30年一定會取得更大成就。最讓美國保守強硬派惱火的是,奧巴馬還加上了一句:中美在許多領域需要合作,人權問題不能妨礙這種合作。倒是胡錦濤直面人權問題,並大膽承認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既大大出乎美國媒體意料,又贏得了他們的好評。

  這一花絮,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分析指出,這一“技術問題”顯示出美方在用對方語言溝通方面不僅在質量上而且在數量上都遠落後於中國。這一分析可謂一語中的。無獨有偶,就在1月19日《紐約時報》網站一篇報道中,就發生了將1979年訪美的鄧小平稱呼為“主席”(president)的錯誤,儘管隨後予以更正,但這又一花絮從側面凸顯了中美在相互認知方面的嚴重失衡:30多年過去,與中國對美國認知日趨深入和全面,判斷上也日趨理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人仍然經常在認知中國方面犯下常識性低級錯誤,更不用說隨處可見的誤解、偏見和成見,屢屢形成誤判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一花絮更為重要的意蘊是:奧巴馬刻意淡化人權問題重要性,既讓其左翼現實主義色彩一覽無餘,更充分顯示出隨著中美合作格局的鞏固提升,美方對中國感受的尊重度也逐漸提高,中方長期經營的“以合作衝淡分歧”、“以經貿平衡政治”對美理念進一步顯現正面效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