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烏克蘭大選 新一輪政治較量開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31 00:56:28  


 
  如果說“橙色革命”是西方通過利用非政府組織滲透、支持反對派等手段以“街頭革命”的方式建立親西方反俄的政權,那麼尤先科的落選證明這場“革命”由於西方沒有給予烏克蘭後續足夠的支持而失敗了。拋開外部因素,就烏克蘭政治民主進程來看,烏克蘭付出了一定代價,同時也未必沒有取得進展。同很多獨聯體地區的轉軌國家相比,烏克蘭在媒體獨立和輿論自由、選舉公開與透明等方面明顯走在前面。烏克蘭的例子說明,民主未必能夠帶來經濟發展,二者恐怕是雞與蛋的關係。

  二、由於政治內耗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在政令不暢的情況下,經濟改革、改善民生將遇到很大困難,加上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未來2-3年內烏克蘭的經濟不大可能有大幅度快速增長。不過,與俄羅斯改善外交關係勢必有利於烏克蘭能源供給和與之經貿關係的穩定,特別是減輕欠俄外債和天然氣價格上漲帶來的巨大壓力,未來烏克蘭經濟可能逐漸趨穩和實現小幅增長。

  烏克蘭是一個有著些許悲情色彩的年輕國家。在獨聯體地區12個國家中,烏克蘭自然資源較豐富,工農業基礎較好,化學工業和軍事工業相對發達,其人口和經濟總量都處於第二位,僅次於俄羅斯。其面積排在第三位,位列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之後。因此,烏克蘭獨立之初曾被西方一些專家看作是唯一能夠脫離俄羅斯獨立生存的前蘇聯國家,結果令他們大失所望。與其他獨聯體國家相比,烏克蘭的政治和經濟發展道路比較曲折。蘇聯解體後,在獨聯體地區各國恢復經濟的“競賽”中,烏克蘭落後了5-6年,直到進入21世紀經濟才開始復甦。由於自身金融體系的脆弱和相對單一的出口結構,烏克蘭的經濟受到金融危機重創,2009年GDP降幅超過12%。烏克蘭人均國民收入不高,在整個獨聯體地區居於中游水平。貧富分化和腐敗導致社會積怨較深。僅就經濟而言,烏克蘭在外交上的資本不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