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應共同恢弘中華文化慎終追遠美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5 00:17:42  


 
  其二為感念春秋時期的晉文公,由於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使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而對有功不居、不圖寶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

  關於他的巧合性,就在1975年4月5日午夜,風雨雷電交加,蔣中正“總統”因突發性心臟病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享年八十九歲,自此後便將清明節當天,為了感念老“總統”,將這天定為“蔣公逝世紀念日”“民族掃墓節”,使其精神能長相台灣所左右,其遺訓永垂中國國民黨後代所師法,因此每年的清明節,依慣例國民黨的黨主席,將率領黨務主管前去謁陵,更令人動容的是,許多老兵及緬懷老“總統”的台灣民眾們,也總是會不辭路途遙遠前去弔唁,他們為的就是一份割捨不斷的情誼與懷念。

  對於兩岸來說,掃墓節是同一日,雖然各自所闡述的涵義與紀念的意義不盡相同,但同樣都表示兩岸中國人及全體海外華人對於祖先的崇敬,人不可能沒有過去,也不可能沒有歷史,無法割捨的是與祖先們的傳承,無法忘卻的是父祖輩的遺訓。人生在世,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未能及時行孝;人最大的恥辱就是背祖忘宗、數典忘祖,做出讓祖先蒙羞之事。環境或許年年改變,但清明傳承的精神卻是永恆不變的價值。 

  清明節的習俗在大陸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在兩岸間的情況亦不完全一致,但一般來說,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洋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更是台灣與大陸、香港、澳門等地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休假的目的在於緬懷與感恩,休假的意義在於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記過去,儘管過去是有多麼地不堪回首。 

  清明雖然只是一個節氣的標誌,但同時也代表著萬物潔淨、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萬物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因此代表所有事物的新希望,新生機,新機會。職是之故,兩岸在共享清明節日之際,一來應共同緬懷並發揚中華文化慎終追遠的美德,強調根本的重要,不能忘記祖父輩們的教誨,不能忘記歷史教訓,除了記取傳承精神外,更重要的是不能忘記這一代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二來值此兩岸交流及經濟談判如火如荼之際,應當利用清明這一時節,締造出兩岸欣欣向榮的榮景,ECFA的簽訂,兩岸間任一方就算吃一點虧或是佔一點便宜,站在更高的格局與歷史使命上,其實也都不太重要了;三來清明節由於又稱為民族掃墓節,故就是告知全體中華民族同胞,勿忘過去的榮與辱,不僅要發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更要記取前人們的經驗教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