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大選華裔落敗引“參政手段”之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5 11:04:31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英國《英中時報》報道,2010年英國大選,八名華裔國會候選人已證實全數落選,但“落選”並不等於“落敗”。記者通過調查和採訪發現,華社分析人士已經開始在思考華裔參政的目標及方式問題。 
 
  參選棋局:作為“卒子”的勝利

  儘管八位華裔國會候選人全數落選,“華人參政計劃”的發起人李貞駒律師卻評論說:“英國整個華人社區已經是勝利者。”其實所謂“勝利”與否,並不一定取決於是否“最終當選”,而是在於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

  在對八位華裔國會候選人所在選區的選民構成、大選歷史進行了綜合統計和分析之後,《英中時報》記者發現,這八位國會候選人所在選區,大多不是所在黨派的“安全選區”。根據英國歷次大選的經驗,新的候選人往往會被安置在一個獲勝把握不大的選區去爭取盡量多的選票,經受磨礪與考驗。“當選”並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通過在這些選區的表現,對所在黨派的全局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並為其個人未來的參政道路積累資本,才是真正的目標。

  也就是說,在大選的全盤棋局中,新人往往擔任了“卒子”的角色,犧牲“卒子”來保“車”,是各個黨派一直以來的競選策略。而這些“卒子”,如果表現出色,則可能在今後的大選中被提拔為“車”,被安排在有當選保障的“安全選區”。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幾位華裔國會候選人的成績,則可以看出他們大多實現了這個預期的“目標”,可以稱其為“作為卒子的勝利”。

  綜合分析各種背景,可以看出,大部分華裔國會候選人落選,與所在選區的黨派力量對比及選民構成的大環境不無關係。其所在政黨將他們安置在這些“非安全”選區的真正考慮,相信更多是讓其展現個人的拉票能力和與選民溝通的能力,積累經驗和資本,而並非是最終“拿下”該選區“議席”。

  李貞駒律師認為,八位華裔國會候選人第一次參選,成績十分不錯。他們日後再次參選,必定能取勝,為華人取得國會議席之零的突破。

  英國華人參政計劃之選舉事務總監胡沛成也認為,這次選舉,參選人無論勝出與否,對華人日後參政議政均有重要影響。在個人方面,參選無論勝敗,如果能取得較多的票數,證明自己的實力,日後再次參選,才有機會獲得黨中央之垂青,委以穩勝議席,若輕言必敗而放棄參選機會,錯失爭取寶貴經驗的機會,日後將難以取得政黨的信任,被派到容易勝出的選區參選。參選人的活動受媒體廣泛報導,令華人社區逐漸加強對政治的認識和參與的興趣。競選團隊的運作經驗,更將為日後華人在英國政壇上的發展寶貴資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