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論:民進黨火大遊行後的省思與檢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5 00:18:04  


   
  召開國是會議,凝聚朝野共識本是好事,但鑑於經濟因素與其他形式取代考量,事實上也未嘗不可,何以非要召開國是會議?不召開就鬧,這又是什麼樣的心態?非核家園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夢想,但停止核能發電,大家能否找出其他替代可行性替代方案?不能拼命用電又不要發電,大家都否接受電價必須上漲?因為核能發電要比其他發電來的更便宜;至於釋不釋放陳水扁?陳水扁應否保外就醫?則應尊重專業意見,大家為何逼馬政府政治干預而讓其變成政治問題?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媒體改革上,反媒體壟斷是共識,問題是落實到具體個案,馬英九實不應表態及干預。

  我們要問,反媒體壟斷如果針對旺中,那麼政論節目的三打一(年代、民視及三立等每天針對各項議題,不管有理無理整日批判修理馬政府;TVBS就算是能從不同面向來平衡探討)這難道不是一種失衡嗎?更遑論平面媒體,自由及蘋果等每日如此批判,聯合及中時,時批判、時捍衛,這難道不是一種媒體霸權嗎?台灣需要更全面、更理性的思考,反旺中壟斷的背後,其實透露的是反中國,一種台灣與中國大陸敵我意識二分法的展現。民進黨此次利用反媒體壟斷來包裝反中國的訴求,亦可算是一種包裝上的創新。
   
  至於軍公教勞農的年金制度,應該問的是要不要改革?倘若各政黨將其主張攤在檯面上,開大門走大路,交給民眾來選擇也不失為是一項好的方案;然而,民進黨的作法卻是主張召開國是會議以及口頭宣稱手上已有對策,卻密而不宣,不願表態、不願得罪,致使馬政府無論改革與不改革,都會遭致罵名,怎麼計算都是輸家。
   
  我們應當關心的是,火大之後的台灣究竟要的是什麼?是藍綠朝野引來新一波的政治鬥爭及意識形態對抗的無解僵局嗎?誰能保證今日台灣所存在之各項積累已久的問題,是出自於人而非整體結構上的問題?台灣不斷地內耗,一些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被動員成為政黨鬥爭的工具,台灣的經濟是很難谷底翻身的;台灣社會漸漸瀰漫階級矛盾及求均的鬥爭氛圍,社會如何能積累共識? 
   
  如果火大遊行之後,如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所說,將發動罷免“立法委員”及罷免馬英九,那麼火大遊行後便開啟台灣另一波災難的開始;台灣民眾在激情活動後,應當冷靜理性的思考,就算要造反,也要有充分、正當的理由,更何況台灣根本不需要造反,透過選票就可以來表達意志即可;讓人不滿的是,在朝努力不足,在野根本沒有提出任何的對策,而只是罵及反,而部分人又助長如此的氛圍,這實在是令人感到相當的無奈,台灣也將難以找到出路,火大遊行之後將是更沉重的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