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文章:中國需要怎樣的“十二五”規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5 15:00:15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發表中國媒體人鄧聿文的文章說,“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據悉已經開啟,中國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楊偉民近日透露了“十二五”規劃的5條思路,其中,結構調整為首要目標,社會建設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須明確提出“富民”任務

  作為統領未來5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總體規劃,我認為,“十二五”規劃應明確提出“富民”的目標和任務。

  中國每個五年計劃或規劃都有一個相對明確的主題。所謂主題,也就是未來5年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當然,問題最後能否解決或解決的程度如何,取決於諸多因素,但在編制規劃的時候,總有個相對集中的主題。具體到“十二五”規劃,之所以應將“富民”作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提出來,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十二五”規劃是新中國60年後的一次再出發。中國剛剛隆重慶祝了60歲生日,進入下一個甲子,應該有一個新的發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規劃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實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而此次金融危機無論對世界還是對中國,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題。

  第三,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目前中國人均GDP首次達到3200美元,按照國際標準,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開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這一時期的發展思路肯定與過去不同。

  上述三點決定了“十二五”規劃與此前的十一個規劃有著本質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過去的十一個規劃追求“國強”,“十二五”規劃則追求“民富”。這當然不是說,建國60年來特別是改革30年來百姓的生活沒有提高,而是指相對於GDP的增長,作為整體的民眾的富裕程度沒有GDP增長快。何況,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準,中國至少還有一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下。

  另外,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都跟貧富差距和民眾的普遍不富裕有著直接的關係。如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問題、消費和內需不足的問題,乃至一些群體性事件,都有著貧富分化的影子。貧富分化甚至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的穩定。

  所以,“十二五”規劃政策的著力點應該轉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富裕人民群眾作為全新思路和戰略,圍繞著如何“富民”問題,制定行動路線圖。而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今天的經濟實力也已經為解決“富民”問題提供了物質基礎。

  民乃國之本。對於“民富與國強”的關係,是先有民富而後才有國強,而不是相反。事實上,多少國家興衰的歷史也告訴人們,民富雖然不必然等於國強,但民不富,國家必然不強;即使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強,也只能是外強中幹。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礎上的強大,才是根本性的強大。

  因此,中國政府需要更新觀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為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任務。這就有必要在編制“十二五”規劃時,制定一個長期的提高福利的戰略規劃,這個戰略規劃的目的,是為建立一個有競爭力和公平正義的福利國家打下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