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派航母千里攪局 為中國精心設計三大陷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2 08:37:07  


2009年7月,美國與馬來西亞兩國海軍在南中國海沿岸地區舉行聯合演習。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華盛頓”號航母是來幹什麼的?答案是:來攪局的。從6月14日上午駛離日本橫須賀基地,到8月8日抵達越南峴港,“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群馬不停蹄地“奔襲”於東海、黃海、日本海、南海。在東亞並不寬闊的海域上,“華盛頓”號短時間內由北至南橫跨了近2000海里,這在美軍第七艦隊歷史上極為罕見。

  東北亞劍拔弩張,南海上波詭雲譎,美軍對中國海上利益的侵蝕正在加劇。稱霸全球60多年的美國,是一個善於用“計”的國家,智庫多於牛毛,美國比誰都清楚的一點是,中美相爭,得利的一定是他人。那麼,美國張牙舞爪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目的?

  “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

  廣州日報報道,以美國開國總統命名的“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美國軍事帝國虎視眈眈看住東亞的一只猛犬,近段時間游弋東亞,從中國的黃海、東海到南海,輾轉2000多海里,創造了一個新的“三海危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以攻為守,靠航母扭轉戰略頽勢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在太平洋、東北亞、東南亞等地區頻頻舉行軍事演習,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關於南海問題的講話,又把本來比較平靜的“水面”給攪混了。美國最近的一系列動作可謂來勢汹汹,但是透過其高調顯示軍事力量的現象,反而可以看出其內心的戰略虛弱感。

  “天安艦”事件究竟誰是肇事者,要真正水落石出尚需時日,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講,美國已經是最大的受益者。它成功地“抓回了日本”、“拉緊了韓國”、“為難了中國”。鞏固和加強其在東北亞地區的主導地位,趁機謀取地緣政治紅利的目的昭然若揭。

  力量被伊阿戰爭牽制 美國擔心被“擠出”亞洲

  讓我們放眼更廣闊的範圍,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國際戰略格局形成了空前的衝擊,加速了各種戰略力量的分化、重組,從大的戰略格局看,美國的全球霸權受到動搖。

  在全球經濟霸權、政治霸權、軍事霸權三大組成部分中,美國的經濟霸權受到重創,政治霸權受到制約,只有軍事霸權還一枝獨秀。全球霸權能力的失衡有可能導致美國戰略冒險的幾率增大,正如美國“金融大鰐”喬治.索羅斯2009年10月在匈牙利演講時說的那樣,“為了能有一個和平的世界,美國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找到自己適當的位置更為重要。一個已經失去了政治和經濟主宰的衰落的超級大國,仍擁有軍事上的絕對優勢,是一種危險的混合。”

  美國過去十年多以來,特別是小布什任期內,由於發動全球反恐戰爭,戰線過長,手伸得過長,在世界上屢屢受挫。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雖然輕易地取得了戰場上的軍事行動勝利,但在戰後重建方面遇到了大麻煩,占用了極大的戰略資源,包括政治、經濟、軍事資源,使美國疲於奔命,整體上顯露出一種頽勢。因此,在東亞和東北亞地區,美國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影響力逐漸下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穩健推進地區合作,贏得了各國的尊重。所以美國感到自己有可能被擠出亞洲,或者有失去落腳點的危險。另外,中國國力的發展和軍事力量的加強,使美國患上了一種戰略焦慮症,或者說是一種戰略恐慌。

  中國已越來越被美國視為它在全球地緣戰略籌劃中的一個新的聚焦點。其全球布局,包括軍事力量布局、外交布局以及聯盟戰略、經濟政策等等,現在慢慢都轉向中國,更加關注中國。同時,美國的戰略焦慮導致了它的“動作走樣”,最近它在東北亞地區動作頻頻,包括它的兵力東移,把它的海上作戰兵力、航母、戰略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等還有一些大型作戰飛機轉移到關島,移到太平洋方向等等,都是因此而起。為了扭轉在這一地區的戰略頽勢,奧巴馬上任之後,高調地喊出要重返亞洲、重返東南亞的主張。

  南海問題上放冷槍 再祭“隔岸平衡手”牽制中國

  美國近來一系列動作實際上都是美國這一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中國的發展以及日益擴大的地區影響力,美國又搬出了冷戰時期基辛格“隔岸平衡手”的策略。當時利用中國的因素制衡前蘇聯,現在希拉里在河內關於南海問題的一番話,則意在挑起東盟各國與中國的紛爭,讓中國“腹背受敵”、“應接不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美核航母圖入黃海挑釁 中國強硬回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