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對中俄軍演勿有不切實際期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9 00:29:38  


 
  不過,我們也要注意糾正對中俄軍演另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近年來,中國民間期望中俄加強軍事合作,甚至結成軍事盟友的聲音非常流行。這種聲音的出現,無疑是美國“重返亞洲”給中國帶來了心理壓力,輿論本能地對此做出回應的結果,因而有著相當的合理性。

  但對於中俄軍事合作的性質和前景,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首先,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不會跟俄羅斯結成軍事盟友關係。就在演習期間中俄防長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防長梁光烈與俄羅斯防長謝爾久科夫共同表示,中俄舉行海上聯合演習並不意味著打算建立一個軍事聯盟。

  這一層原因倒不是最主要的。畢竟,國防方略是可以與其俱進地進行調整的。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中俄深層次的戰略互信存在著明顯的不足,而戰略互信則是盟友間最重要、最具基礎意義的因素。這一點,俄羅斯方面表現得非常突出。如同西方國家一樣,俄羅斯對中國的崛起也心存疑慮和戒心。這兩年,俄羅斯顯著加大了對遠東地區的戰略投入,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因應中國的崛起是個最重要的戰略考量。前些年,俄羅斯在輸往中國的石油管線問題上屢屢變卦,這其中固然有經濟因素,也很難說沒有戰略上的考慮。

  就軍事演習而論,與美國同其盟友的聯合軍演具有實戰意義不同,中俄軍演的意義更多的是展示一種姿態。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俄兩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存在著戰略上的對立關係。美國把以英法德為首的歐洲聯合在北約這個軍事框架內,在亞洲,美國又與日韓澳等國結成了盟友關係。就是說,美國在全球結成了一張戰略安全網。相比之下,中俄則顯得比較孤單。華約解體以後,俄羅斯也與中國一樣,沒有軍事盟友。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重返亞洲”攻勢,中俄也有“抱團取暖”的心理需要。近年來頻頻舉行的中俄聯合軍演,正是這一深層背景下的產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