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觀察:兩岸關係定位需有新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2 00:13:14  


 
  今後,兩岸可以就政治關係定位開展探討,兩岸可時常展開更多的對話互動,交叉運用政經互動、政經融合等,為兩岸政治對話打基礎,兩岸政治談判將是大勢所趨。
目前,兩岸關係的核心問題,就是兩岸的政治關係,兩岸學界人士應該展開細緻的討論與研究,就可能出現的各種模式展開必要的探討,以形成共識。

  在台灣,國民黨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的政策主張。所謂的“不統不獨不武”,不是說不要統一、不要獨立、不要武力。而是在條件成熟時,兩岸可以充分進行政治談判,協商兩岸安全機制的建立等政治性、實質性問題。

  台灣普通民眾,或淺綠的、或一些中間民眾最關切大陸政府如何處理台灣的政治地位與台灣的政治主權,台灣是否可以維持自主的空間等現實問題。

  加強兩岸政治互信。正視現實--已成台海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進一步促進和平發展,及至政治談判而實現和平統一的課題。

  堅持九二共識,正視台灣的歷史與現實。認真處理好“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

  從歷史上看,台灣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1941年12月9日,中國政府在《中國對日宣戰佈告》中就指出,“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簽署《開羅宣言》,指出“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州、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第8項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東京灣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一條明確表示“接受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的,後來又有蘇聯參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上述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獻反復確認了台灣、澎湖及其所屬島嶼為中國領土的法律地位。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一個國家內部政權的更迭,而不是不同國家的建立。一個主權國家政權的更迭不影響國家對其整個領土的主權。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台灣問題發表聲明,稱“台灣已歸還中國”,美國“要求國際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及其一切機構的合法地位,台灣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再次得到國際社會的完全確認。

  新中國成立之前,兩岸關係從屬於國共內戰,是屬於未來中國應走什麼樣的道路之爭。新中國成立之後,兩岸關係屬於統獨之爭、分裂和反分裂之爭。

  長期以來,兩岸關係一直成為國際上遏制中國崛起的一枚重要戰略棋子,成為外部勢力離間兩岸關係的焦點。

  因此,大陸和台灣應該站在歷史高度,實事求是地、前瞻性地處理好兩岸問題,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共同完成兩岸和平統一的重任,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和平發展、和平合作與和平統一。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求同存異,一切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民族大義為重,妥善處理兩岸關係問題和共同關心的領土領海問題,共同推動中國的強盛與繁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