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聯合:資金回流,政府須有務實靈活的兩岸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07-05-31 10:23:51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台灣中央銀行近來發威,運用各種可能的籌碼,全力扭轉新台幣利率、匯率長期雙低的局面,企圖減緩資金外流的腳步,把錢留下來。從近日的成果看,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連邁升值大步,具指標性的隔夜拆款利率亦飆升,央行在匯市、貨市、行政指導三面出手,果真展現無人能攖其鋒的巨大威力。

  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然而,央行所為畢竟有限,短期或能收效,暫抑社會不滿氛圍;但長期而言,資金流動趨向終究還是要回到基本面,亦即回到台灣投資價值的現實問題。

  遠自一九八○年代中期外匯管制逐步解除起,台灣就已出現資金外流現象。在一開始,資金外流是由企業對外投資帶動,那時台灣正面臨經濟高速成長後的第一波產業結構調整壓力,例如土地不足、工資上漲、環保抗爭、新台幣大幅升值、獎勵投資條例屆期修正等成本加壓課題;加以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兩岸經貿關係開展的推波助瀾,產業在內推外拉下加速外移,也由此引發產業空洞化抑或經濟力延伸的爭論,至今未休。

  社論說,這一波的資金外流與前一階段不同,除了企業未曾間斷的海外投資布局,還包含眾多追求報酬率的理財性資金,且其規模愈來愈大,已成主流。央行統計,人民對外證券投資金額於一九九六年超過企業對外投資,但大抵仍維持五○億美元的溫和水準;二○○○年政黨輪替,此一流出規模當年倍增,次年突破百億美元,去年更達四一○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點四兆元,超過台灣今年“國內生產毛額”的一成。然而,流出趨勢未歇,今年第一季再流出一一二億美元,創下單季最高,資金外流之勢顯有失控之虞。

  從資金流動逐利而居的特性,新一波資金大舉外流的成因,當與近年來新台幣利率、匯率長期“雙低”息息相關;“雙低”不僅傷害了民眾持有各項新台幣資產的收益,促使資金流向海外的高報酬率商品,更重擊了民眾持有新台幣資產的信心,導致人人棄新台幣如敝屣,且予擁有國際資金調度優勢的金融機構及企業、個人,得以運用新台幣與外國貨幣間的利差、匯差興風作浪,反向又回來壓抑新台幣雙率的走勢,形成資金持續外流、雙率盤低的惡性循環。事實上,對近年已苦於所得成長停滯的廣大中產階級而言,“雙低”更無異於將其推往M型社會下層的新凶手。

  面對愈趨棘手的情勢,央行終於出手了。上周起,央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緊縮資金供給、在外匯市場大舉賣匯、以道德勸說銀行強化外匯避險、落實外匯交易申報機制、調控海外基金募集申請進度等行政措施多管齊下,同步拉升利率及匯率,並已奏效,隔夜拆款利率及新台幣匯率都出現明顯的升幅,之前肆無忌憚大玩資金套利遊戲的業者也慘遭修理。

  社論認為,然而,台灣畢竟仍是自由市場經濟,儘管央行手握銀彈、行政裁量等籌碼,也僅能適度扭轉雙率過度偏離市場常軌的現況,緩和資金外流的腳步。想要真正留下資金,仍需以強健台灣投資價值為核心,除了雙率環境,最關鍵的還是市場對台灣經濟發展潛力的評價,包括經濟成長實力、企業經營效率、社會制度穩定性、政策一致性等各個面向的努力,讓資金有駐足台灣的理由。否則,雙拳難敵四手,面對市場決定去留的資金洪水,央行留得了一時,留不了一世。

  進一步言,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資金無國界,流進流出本屬常態;只不過,台灣的資金流動平台因加了兩岸關係的特殊閘門,讓資金的流動多了進得來、可能出不去或運用受限的另層顧忌,以致流出去的資金不願再回來,這是資金外流失衡情勢令人惶惶不安的另一隱憂。長此以往,不僅將削弱台灣支付能力,也將衝擊台灣經濟長期發展所需動能;而讓外流的資金願意回流,關鍵則在於政府必須有務實而靈活的兩岸政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