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出站不檢票”要由特例變常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6 12:44:30  


  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2月24日,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出京和到京旅客流量達到了30萬人次。為防止大面積旅客滯留,北京西站啟動不檢票出站方案,在出站口未進行檢票,便放旅客出站。(2月25日《北京娛樂信報》)
  
  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在出站口檢票,這或許是由鐵路的運輸量大、管理難度大的特點所決定的。與汽運或航空從進口處就基本能夠杜絕逃票不同,鐵路在進口處基本不能防止逃票———不但鐵路站點很難封閉,在目前情況下,站臺票似乎仍有足夠的理由繼續發放。於是,進站檢票,上車檢票,車行途中檢票,下車後出站還得檢票。
  
  從對商業利益的追逐上分析,如果旅客都不屑逃票,或很少逃票,鐵路部門絕不會自尋煩惱,花費人力與資源進行出站檢票。單以檢票就事論事,鐵路部門倒也真有些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感———雖然可以從法律的層面,就鐵路運輸合同履行終了的時間,來論證出站檢票的不合理;也可以從權利的層面,質疑鐵路部門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不顧旅客的出站方便,甚至侵犯大多數有票者的不被無端懷疑的權利。但是,所有這些法律和權利訴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些年,鐵路出口檢票就是這樣一路行來,即便偶見質疑也難以撼動。
  
  社論指出,其實,北京西站啟動不檢票出站方案並非首次。2004年春節期間,北京鐵路返程客流曾連續多日居高不下,為此,西站啟用了出站不檢票的應急舉措疏散旅客。在幾輛列車同時到達、出站客流較大時,西站也會停止檢票,快速放乘客出站。這說明西站的不檢票雖是特例,卻早有規劃。為“防止大面積旅客滯留”,顯然是在舒緩鐵路方面的自身壓力,保證鐵路運輸的正常秩序,但也在客觀上有利於消除公共災難的隱患。
  
  人們需要更多的不檢票出站,還需要更好的不檢票出站的理由。在企業利益與公共安全的權衡中,企業利益理應讓渡。相比龐大的、貼身而成的人群,僅有的幾個檢票關柵就是公共安全的瓶頸。哪怕是檢票過程中小小的事件———或者是一位旅客的不小心摔倒,或者是一個未熄滅的煙頭引發的失火……檢票處都將可能成為那些等候檢票者的鬼門關。
  
  不要僥倖於這樣的公共安全事故尚未發生,公共安全的維繫正在於事故的預防,而不是事故的善後或經驗教訓總結。也不要用即便發生事故也純屬意外,而非檢票之過來回避責任。正是因為在重複的、頻繁的進站與中途檢票之後仍然實行的出站檢票,人為地把擁擠的人流限制在狹窄的通道裏,前方是僅有的幾個狹窄關柵,如何能應對突如其來的事故?
  
  維繫著不特定多數人生命的公共安全,無論如何要重於企業的自訂制度。公共災難的預防有企業的責任,卻不能完全依賴於企業的自覺。聯繫到鐵路運輸人流量龐大而集中的特點,建議有關部門檢查鐵路的“不檢票出站方案”,並將“不檢票出站方案”的落實,作為監督的主要內容之一。尤其是三個黃金周以及清明、中秋等特定節假日前後,“不檢票出站方案”應成為行政強制啟動的公共安全預防措施,而不宜是鐵路站點疏導客流的一時之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