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記“十四五”開局之際習近平赴福建考察調研
http://www.CRNTT.com   2021-03-28 09:03:28


 
  習近平總書記有感而發:“我們要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就得靠我們自己。現在國家把創新作為一項國策,各方面現在都動起來了,規劃也在做。”

  創新,按下了加速鍵。“十四五”規劃綱要分領域闡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篇章位居其首。

  教育領域的創新,同樣事關民族未來。能否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習近平同志1990年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之初意識到,學校的困境源於發展方向的迷茫。

  25日一早,“老校長”重返校園。

  一進閩江學院,他就感慨,過去巴掌大的地兒,現在這麼大的發展,滄桑之變啊!

  當年,缺師資、缺校舍、缺教學設備……習校長一次次現場辦公,甚至有一年年夜飯還是同師生們在一起吃的。“接手的,是被‘黃牌警告’的一攤。我想,既然掛了名,就得實實在在當個校長,為學院辦點事。”

  在閩江學院校史和應用型辦學成果展示廳,“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十分醒目。習近平同志調研後提出這一辦學理念影響深遠。

  從為下黨鄉做發展規劃,到海上養殖、佘族服飾、漆器製造,展示廳教學成果累累。總書記說:“閩江學院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了,但辦學方向一直在沿著過去的路子走。”

  “這件漆器叫‘氣死貓’”,聽聞介紹,習近平總書記細致端詳。果然,魚缸裡的魚兒栩栩如生。

  1992年,他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則報道,美國的加納德老先生期盼重回兒時故土——福州鼓嶺看一看,臨終前還念念不忘。習近平同志當即輾轉向加納德太太發出邀請。

  此刻,看到展廳裡的漆器,總書記想起了這件往事。老先生的中國情,就寄托在他珍藏的福州脫胎漆花瓶上。加納德太太訪華時,將那對花瓶贈送給福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