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提升創科水平 建設人才交流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3:17:10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文匯網評論,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的競選政綱今天出爐,他早前訪問香港科學園期間強調,創科是提升香港競爭力的必然要素。故此,預料政綱將會在創科發展著墨甚多。香港擁有較強的科研基礎,應藉此加強培育和發展創科企業,研發新產品帶動社會和經濟發展,另外也應廣泛吸納人才,締造香港“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品牌,讓創科成為香港發展的新增長點。

  自回歸以來,歷屆特區政府都認同發展創科有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無奈因為種種原因,香港的創科發展之路並不順暢。

  調整科研發展方向

  前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及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都在施政報告用了相當多篇幅強調創科發展的重要性,寄望創科成為香港克服難關、通向美好未來的重要手段。事實上,近年來國家一直將香港定位為重點創科產業城市,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在2018年就明確指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本身也有必要建立金融、航運、物流等服務型產業以外的新經濟增長點。去年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綱要再次強調,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等。特區政府於2021年施政報告推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銳意加快香港與內地融合,並將創科作為發展重心。李家超早前明確指出,要全面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筆者認為當中的關鍵,也應該是推動創科發展。

  科學引領創新,創新引領發展,創科產業正在形成全球競爭新的制高點。香港科技競爭的優勢,在於這裡有較強的科研基礎。香港應善用這一點,加強培育和發展創科企業、研發新產品,帶動社會和經濟發展。香港應做好頂層設計,力爭在上、中、下游三方面協調和統籌創科發展。

  上游方面,本地的科學家主要集中在大學,這可以集中人才力量積極從事科學原始創新,使大學能扮演本地新興科技產業的引擎。香港的高等院校具有一流師資,學術氛圍自由,與海外科研界有多年合作的經驗,科研成果備受國際學術界肯定。不過,苦於經費長期不足,產學協作乏力,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改善。特區政府應對症下藥,加大科研投入,創造盡可能多的原創科研成果,進一步發揮香港高校的基礎科研優勢。

  中游方面,把科研成果轉化成應用技術,一直是香港創科產業的短板,原因在於大學的辦學理念與評估機制,長期以來注重學術研究,卻少有留意應用轉化,工業服務組織及應用研究機構的定位同樣不清晰。因此,大學應加強重視績效評估中,對提升技術水平、應用研究及創業等方面的表現。現時大學要創辦科研業務,關卡重重,往往要符合嚴格的條件,以及應付繁複的申請匯報機制,這些阻礙需要一一排除,並加強經費資助,鼓勵科學研究,拓展新興產業在未來的發展空間。

  下游方面,香港發展創科產業,對改善本港過於單一的經濟結構、創造新經濟增長點、拓展青年就業空間、擴闊稅基等,都具重要作用,還可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聚集人才,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急需建立各類科研基地,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配合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和再工業化進程,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也應利用這一契機,支援多個優勢學科,直接推動它們與產業結合運作,為實踐科技產業化貢獻力量。在新時代下,特區政府需要培養企業的積極態度,全方位加強與本地高等院校合作,加速香港經濟發展,助力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

  完善人才培訓政策

  在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過程中,吸引和培訓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優勢,應考慮建立國際人才中轉站及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安排海外頂級科學家在香港落地,為內地科學家來港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平台,締造香港“國際人才交流中心”的品牌,擔負起匯聚人才的歷史使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外,要加強培訓本地人才,支持香港中青年創科團隊,優化創新及科技基金的申請程序,完善人才投資的方式,藉以提升香港整體創科水平。

  李家超提出以結果為目標解決不同的問題,體現重視實效、積極求變的施政理念。要具體落實,必須以人為本。希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在創科發展方面有所作為,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發展具有香港特色的優勢產業,讓年輕一代有更多發展機會,香港的明天才有出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