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慰安婦銅像創作者林坤銘:道歉是人道與悲憫
http://www.CRNTT.com   2018-08-17 00:28:43


全台首座慰安婦銅像創作者林坤銘。(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8月17日電(記者 趙家麟)全台首座慰安婦銅像在台南矗立,創作者是台南資深雕塑家林坤銘,他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如果我是慰安婦,我就是這樣設身處地的心境,站在慰安婦的立場,嘗試感受、表達這些女孩們所受的痛楚,以及無力反抗的無奈情緒,是他對慰安婦銅像核心的創作精神。

  銅像創作者林坤銘,出身於台南新營,是台南優秀的雕塑藝術創作者。1977年崑山中學美工科畢業後,即全力投入雕塑藝術創作工作。40餘年來創作、獲獎無數,是“南美展”與“南灜獎”雙料得主及省展優選,目前是台南市美術學會常務理事。

  慰安婦銅像16日上午進行碑文基座安裝,林坤銘全程在場,他接受中評社訪問,說明慰安婦銅像的創作意涵,外形是一名雙手抵抗的台灣少女,象徵受害者面對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奈與抗拒,以及內心渴望正義能得到伸張的期待。

  他說,創作慰安婦銅像,前後創繪了七、八個不同形態的草圖,和台南市慰安婦人權平等促進協會討論後,決定採用這座雙手抵抗的台灣少女像。銅像的臉部神情與手勢,意在表達人家壓迫你、不知如何抵抗又無法抗拒的感受與心酸,臉部的表情顯露無奈、滄傷、眉頭深鎖,表現女孩內心無言的抗議。

  “如果我是慰安婦!”林坤銘表示,為了創作這尊銅像,他大量閱讀了相關資料,“整個創作過程,我懷抱設身處地的心境,站在慰安婦的立場,嘗試去感受、表達這些女孩們所受的痛楚,以及無力反抗的無奈情緒,是他對慰安婦銅像核心的創作精神。

  林坤銘告訴中評社,創作慰安婦銅像,他沒有任何政治意識型態干擾,純粹從如何表現受害婦女的處境來創作,創作的過程讓他深刻感受對當年受害者的不捨,3個月來,連自己的日常生活情緒都陷在其中,有憤怒、有消沉與無奈,愁容難耐;他自問“如果我就是慰安婦,如果這些女孩是我們的家人,我們如何能受承受?”

  他認為,慰安婦事件對現今的日本人來說,雖然是上一代人犯的錯,但是,應該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受害人及家屬的立場,誰願意自己的家園遭到侵略、破壞?誰願意人身遭受如此苦難?對於歷史的不幸過往,給受難者道歉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事,這無關藍綠,也超越政黨競爭,而是人道與悲憫的關懷。

  至於協會暫時拖欠的銅像創作經費,年屆花甲、目前還在台南安平租屋創作的林坤銘表示,現在,慰安婦銅像創作已經完成,也完整的表達了他自己的創作理念,對他而言,協會最後能否支付相關經費,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