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讀才女潘玉良的中國畫創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8 00:07:33  


潘玉良 披花巾坐女人體 安徽省博物館藏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1984年春,旅法藝術家潘玉良的4000多件遺作運回國內,這位曾活躍在1930年代中國畫壇的藝術家在20世紀50、60年代創作的一批中國彩墨畫引起了藝術界的巨大反響。

  一

  潘玉良,1895年6月14日出生於江蘇揚州一個貧苦家庭,幼時父母亡故,孤身一人流落到安徽蕪湖。1912年,時任蕪湖海關監督(正關道)的安徽桐城人潘贊化與潘玉良相識,後結為伉儷,玉良也從此改姓“潘”。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潘贊化被解職,潘氏夫婦遷居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漁陽里。此後,潘贊化先後投身“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獨自在家的潘玉良開始跟隨洪野[1]先生學習繪畫。生性喜愛美術的潘玉良如魚得水,繪畫水平提高很快,到1920年9月,潘玉良考取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作為插班生編入第十一屆西洋畫正科班學習,這是上海美專招收的第一批男女同校生。

  1921年7月,潘玉良從上海美專退學後考取法國裡昂中法大學在國內招收的第一批留學生。在國外求學的八年間,她先後在法國裡昂美術專科學校、巴黎國立美術學校、意大利羅馬皇家美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在此期間先後結識了徐悲鴻、常玉、張道藩、郭有守、蘇雪林等一批有識青年,並創作了《白菊》《黑女》《酒徒》等油畫,為後來立足國內畫壇奠定了深厚基礎。值得一提的是,潘玉良由於學業優異,獲得意大利教育部獎勵津貼金,作品參加意大利國家展覽會,成為第一個獲得國際榮譽的中國女西畫家。

  潘玉良1928年回國後,受邀擔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主任。同年11月28日,第一次個人畫展“潘玉良女士留歐回國紀念繪畫展覽會”在上海舉行,“旅滬各國僑民鹹到會評覽,嘆為中華女子作家之冠”。1929年3月至1935年7月,她在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與徐悲鴻一起擔任油畫教學,培養出鬱風、張安治、蔣仁、張蒨英、費成武等一批優秀畫家。潘玉良先後在國內及日本舉辦個展五次,被譽為“中國西洋畫中第一流人物”,1934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潘玉良油畫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