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圍龍屋,書寫“世界客都”新注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5 00:22:31  


圍龍屋正面
  中評社廣州7月25日電/7月一個炎夏的黃昏,梅州丙村鎮群豐村仁厚溫公祠前的半月形池塘裡蛙鳴聲聲。溫伯婆搬了張椅子坐在橫屋的天街上,邊擇菜邊和在旁玩耍的孫輩們念叨:“蟾蜍羅,背駝駝,唔讀書,無老婆。”金色夕陽下,500年如常的穿堂風把她孩提時代就倒背如流的童謠聲傳到很遠很遠……

  隨著遊客和專家的紛至沓來,溫伯婆隱隱感覺到圍龍屋正在發生變化。不錯,她生長於斯的溫公祠,已經加入梅州市客家圍龍屋群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候選名錄之一;她講了七十多年的“阿姆話”,也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電波傳到了台灣地區;而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於今年5月正式落戶梅州。

  《中國珠江文化史》指出,廣東客家地區包括東江客家和韓江客家兩個系統,後者是客家的腹心地。其中“客都文化”論述的正是客家文化核心區——梅州。作為舉世聞名的“客都”,梅州為何選擇圍龍屋而非土樓作為客都民居代表申遺?為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梅州客家話播送至台灣?為何文保實驗區設立在梅州而非別的客屬地區?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日前前往這個位於粵東北山區的客家文化核心區,發現“世界客都”梅州正以開放包容的新姿出現在世人眼前。圍龍屋的故事,翻開了嶄新一頁。

  圍龍屋的墻

  隨“申遺”腳步走向世界

  “溫公祠有390間房,最多的時候住了90多戶,400多人,現在第31世都已經出生了。”在擁有500多年歷史的溫公祠,溫家第24世的溫進祿老人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我們祖公禮請高人點化了這個風水屋場,丁財兩旺!”他說,圍龍屋禾坪前的水塘管財,所謂“水帶財”;祖公廳後面的“化胎”主管丁,化育萬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