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真偽《清明上河圖》芝加哥藏品被疑是偽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1 11:29:39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解放日報》報道,追溯歷史,《清明上河圖》問世以來,特別是元、明以後,流落民間,轉輾於文人墨客之手,傳說紛紜,版本問題也顯得越來越複雜。如今,國內外公私博物館和收藏家所藏的《清明上河圖》約有幾十幅之多(還不包括毫無價值可言的偽作)。其中,中國內地10餘幅,中國台灣地區9幅,美國5幅,法國4幅,英國和日本各1幅。全世界到底有多少幅《清明上河圖》,仍是一個謎。 

  芝加哥藏《清明上河圖》:明眼人一看便知,此圖作者沒到過汴京

  此圖原裝在一木匣中,匣上刻著“張擇(誤作‘澤’)端清明上河圖”八字,簽題“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妙品”,下有“秘古閣藏”印,故又稱“元秘府本”。

  20世紀50年代,董作賓先生在美國芝加哥孟義君處見到此圖(現藏美國國會圖書館),寫了序文、跋、編校後記,定為元秘府本,認為是張擇端的真跡。其主要理由有:圖中虹橋旁、汴河中有官船三只,大者竪有“樞密院”、“平章”等木牌。董認為這符合當時的政治體制。 “平章”就是宰相兼樞密院樞密使,管理軍政,所以在汴河設有官船。又如圖中宮城外有教閱場正演長蛇陣,郊外有騎射場,又新城內有牌樓,金字題“狀元坊”……這些都是當年的新鮮景物,符合實際情況。董還認為,“此圖有北宋宣和年間特殊事物,絕不見於他本者”,如“官窑瓷器”、“棉花行”、“糖果蜜餞”、“南貨發行”、“四時果行”等市招。

  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此圖作者根本沒有到過汴京,更不是北宋時人。譬如說,汴京的內城和外城都是土築的,到明初才改為磚砌,而“元秘府本”卻畫成磚城。又如無腳橋是木結構橋,這才是汴京的特景,作偽者沒有見過這種橋,畫成石拱橋。再如市招中的一些 “宋代景物”,如“棉花行”、“花布”、“南貨店”等等是不是北宋末年能出現的,還值得商榷,至少在《東京夢華錄》中未提及這類店招。另外,美國本中插入金明池的畫面,其實張擇端另有一幅《金明池爭標圖》,是不是有重複之嫌?更何況,畫了大量宮室、演武場面是不是衝淡了“上河”主題?這都值得人們深思。總之,美國本問題多多,它絕不是張擇端的真本,甚至連宋元摹本也不是,這是專家們的一致看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