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歷史保護與發展不可兼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31 11:54:31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歷史文化保護和現代化發展的關係,歷來令城市管理者頭疼,特別對那些老城而言。2005年,德國西部科隆市一條修建中的地鐵,使得古老的聖約翰教堂發生嚴重傾斜,頂端水平偏移原位達1米之多。2009年,德國科隆歷史檔案館大樓嚴重坍塌,始作俑者再次被指為修建中的地鐵工程,千年檔案毀於一旦,以至於有人驚呼:“我們今天損失的是擺放在總計18公里長檔案架上的德國歷史。”

  如此種種,被席捲進現代化浪潮的人們,早已處變不驚了,最多圍觀一陣,長嘆一聲,無奈離去。因為每個人心里都明白,城市需要發展,正如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人期待好生活與新未來。

  只是,人們不可能永遠埋頭向前,城市需要記憶,正如每個人也會時常懷念起那些老物件與舊時光。一個城市沒有現代化交通,好比是一個人血管不暢,會出現健康問題。而一個沒有歷史文化的城市,則像沒有靈魂的人,死氣沉沉。現代化進程中無數的“巨手”,地鐵只是其中之一,它創造性打開了所有潛伏在地下的黑暗空間,帶給人們另一種出行可能和生活方式,是不是也必須帶走它必須帶走的一些東西?譬如所到之處的自然遺產、文物古建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人說,這就是換取城市發展的代價。如果真的可以有代價,那麼是否可以為了換取城市記憶,也付出一些“代價”?譬如遇到有價值的古建築和名樹名木,地鐵線路能否盡量繞開,不能繞開的,盡量做好遷移方案,遷移後妥善照顧,加大保護力度。

  同樣是文明之都,希臘雅典修建地鐵的“代價”就非常大。地鐵建造工程師們常常被考古學家強有力的游說擊敗,忍受漫長而耗費巨大的工程延期。由於不受到緊迫工期的干擾,考古學家們甚至強迫建築公司改變路線,繞開這個有著3000年歷史的城市的考古發現。

  難怪希臘人敢這麼說:“延期,預算超支:雅典地鐵修建總是這樣。但這正是它的魅力。”世界上最有名的地鐵讓路,也發生在雅典。當年在修建蒙那斯提拉奇廣場站延長部分時,由於擔心古雅典墓地的沙質地層不足以承擔巨大壓力坍塌,希臘考古學家和地鐵公司由開始的爭議轉變為激烈爭吵。最終,地鐵公司將地鐵站的位置移動了400米。中國人向來深諳魚與熊掌之說,但歷史文化保護和現代化發展並非不可兼得,兩者更不是魚死網破的關係,無非就是多動些腦筋,多花些錢,多耽誤點時間,不值得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