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們的城市,要為歷史做加法
http://www.CRNTT.com   2011-06-26 08:52:04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人民日報》報道,香港觀塘需要拆遷重建,一棵40歲樹齡的細葉榕擋住去路,結果市區重建局耗資逾百萬港元,動用逾百工人歷時6小時,成功將這棵加上泥等同一架波音747飛機重量,重達300噸的大樹遷到一街之隔的公園。儘管不是古樹,但它形態很美,居民對它很有感情,所以決定保留。而幾乎同時,古都南京為建地鐵而砍掉了大批民國初年栽種的古樹,引發市民不滿。

  對照之下,不能不感慨兩個城市的主政者在城市發展理念上的巨大差距。香港巨資移樹所體現出的對民意的尊重、對歷史的敬畏、對文化的珍惜,正是今天處於城市化加速進程中的內地亟待補上的短板。我們應該認識到:城市絕不僅僅是各種現代化設施的集合體,更是人的命運共同體;城市絕不僅僅是冰冷的建築的舞台,更是我們生活和情感的維繫;城市絕不只擁有光鮮的現在,更應擁有深沉的過去和多樣的未來。

  但可惜,這樣的理念在唯GDP論依然盛行的當下似乎並未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流。與樹相比,那些承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古建文物的命運就更不幸了。北宋的糧倉、唐代的城牆、名人的故居被拆毀的新聞層出不窮。許多千年古建逃過了戰火兵燹,抗住了地震洪水,躲過了政治運動,最終卻在舊城改造時倒在了推土機的轟鳴之下。許多中國城市因此成了沒有過去、沒有故事、沒有文化的城市。2009年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有數萬處登記在册的文物消失,而罪魁禍首就是城市的更新擴張。

  在大拆古建的同時,許多城市卻熱衷於建造仿古建築。更荒唐的是,連西門慶、孫悟空、牛郎織女等虛構的角色也成為地方政府爭奪的文化資源。究其根源,這一拆一建所產生的GDP會使統計數字更加漂亮。至於失去了什麼,一些急功近利的主政者是不會過多考慮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