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地上“克隆”秦始皇陵靠譜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1 11:04:19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深圳商報》報道,關於秦始皇陵是否該進一步發掘,考古界一直存在爭議。近日,中國刑警學院教授、痕跡考古學家趙成文提出新觀點:深入秦始皇陵地宮測繪並拍攝影像資料,之後在地上“克隆”一座新的秦始皇陵,以此將其真容示人。按照趙成文設計的方案,需要多名考古人員進入秦始皇陵地宮,進行測繪和影像采集,放置監控設備對內部溫度、濕度進行監測。之後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繪制立體的地宮結構布局圖,複原秦始皇陵地宮的原貌,再按照一定比例在地面修建。

  “克隆”是披著科學外衣的破壞

  試想,如果郭沫若在世的話,看到這個建議一定會興奮之極。可惜,他老人家無緣與網絡社會相聚,所以我們只能默默地替他遺憾了。其實,我們應該感謝郭沫若,如果不是當年他迫不及待地要求開掘秦始皇陵等帝王陵墓,周恩來總理也不會做出“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的決斷。郭老帶著遺憾而去,而我們依然保存著希望。歷史,就是這麼可笑。

  “克隆”一座新的秦始皇陵有可能會滿足一部分人的好奇,不過,這種複制又有多大的意義呢?在我看來,克隆與破壞性的挖掘沒有太大的區別,無非是滿足某些人“意淫”的心態而已,甚至有些荒誕。

  當年力主挖掘秦始皇陵的專家們有一種普遍的心態:“主要是搞了一輩子研究,想在有生之年看看地宮裡到底有什麼。”而今天的力主開發者們更多考慮的是經濟利益,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學術水平有些退步了。而“克隆”之說,完全是為了避諱社會上的“保護思潮”而採取的一種折中方式。不過,這種“中庸”態度與過去和現在的“發掘派”沒有什麼大的區別,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