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太魯閣:花蓮的“偉大山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9 10:19:37  


  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人民日報》報道,花蓮這名字看上去挺美,實則與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點關係也沒有。此縣“西依高峰連延的中央山脈,東臨波瀾壯闊的太平洋,是台灣開發最晚的地區之一”。以中央山脈以西為前,以東為後,這一帶又被稱為所謂的“後山”,至19世紀中期才有大規模的漢人移墾。這些新移民看到海浪日夜奔湧,遂將此地命名為“洄瀾”,後被清代渡台的欽差大臣沈葆楨在奏折中寫為諧音“花蓮”。

  花蓮縣地廣人稀,面積達4629平方公里,占全台1/8,居全台各縣之首;人口35萬多人,每平方公里約77人,其中1/4是少數民族同胞也就是所謂的“原住民”。花蓮以大山大水著稱,清水斷崖、鯉魚潭、七星潭等“水”景尚有可替代性,山高穀深的太魯閣卻是台灣獨一無二的風景。

  太魯閣非閣,據說是“原住民”泰雅語“偉大山脈”的意思。太魯閣是東西橫貫公路的東端起點,入口處一座紅柱琉璃瓦牌樓上書“東西橫貫公路”六個大字。太魯閣到天祥一段稱內太魯幽峽,連綿20公里,是中橫路上風景之精華,旅遊指南稱“兩岸懸崖萬仞,奇峰插天;山嶺陡峭,怪石嵯峨;穀中溪曲水急,林泉幽邃,為寶島八景之冠”。美則美矣,開山劈路可就難了。

  東西橫貫公路貫穿台灣險峻的中央山脈,也稱中部橫貫公路,始建於1956年,歷時4年完成。這條路,凝結著來自大陸的1萬多老榮民(退伍軍人)的血汗和淚水。當年時任“退輔會”主委的蔣經國,將跟隨國民黨渡台後退伍的軍人安插到台灣各地從事重大工程,中橫公路就是代表作。沒有先進的工程設備,開路全靠斧頭、鐵釺與炸藥,死傷不少,據統計因工程意外及天災而殉難的有212人,受傷者702人,沿途的長春祠和靳珩橋就是為紀念殉難者而建。
當年,蔣經國曾多次到工地視察,留下許多頭戴鬥笠的照片,照片說明寫道:蔣在蘇聯幹過苦力,深知基層勞動者之苦。其實,究竟有多苦,只有親歷者才有發言權。“三餐凍硬難啃,掛彩是常有的,重傷得不到及時救護。更別說蟲豸野獸侵擾,地震山洪襲擊。”一位因修中橫而終身殘疾的老榮民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