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部小說怎樣改變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20 11:12:12  


 
  在種族隔離制度最頑固的美國南部,此書更是被視作“北方佬”長期妄圖干涉南方秩序的表現。在1900年前後的南卡羅來納州,很多教師會要求自己的學生高舉右手,宣誓絕不閱讀《湯姆叔叔的小屋》,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南方白人對黑人的偏見有多麼深刻。當然,這本書也不會出現在文學課上,因為在評論家和學者眼中,它過分感傷而且有太多雕飾,缺乏藝術價值。還有人嘲諷斯托夫人,說她不過是個“塗鴉的婦女”罷了。

  借民權運動重獲新生

  偏見和毀謗的力量是可怕的,儘管如此,沒有誰能徹底抹殺斯托夫人與《湯姆叔叔的小屋》留在世間的印記。在現代著名文學評論家裡,對她和她的作品第一個發出肯定之聲的當屬埃德蒙.威爾遜。在1962年出版的《愛國的血塊:美國內戰文學研究》中,埃德蒙沒有像保守派評論家那樣,一邊倒地對此書極盡批評之能事,而是用一個章節的長度重新審視了這部作品。他認為,“與睿智的湯姆叔叔坦誠以對”是“令人驚奇的體驗”,盛贊此書給人的印象“深刻到超乎想象”,人物表現出的活力和作品本身“噴薄而出的力量”都是作者批判性思維的體現。他甚至主張,與狄更斯和果戈理相比,斯托夫人的功力也不落下風。

  之後,將更多目光引向《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是蓬勃向上的民權運動。彼時,此書被關注的理由不再只是其文學價值,也不是對廢奴主義者的同情。得益於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的浩大聲勢,作為為數不多的美國早期女作家,斯托夫人和她筆下被視作道德權威的人物,再次走到了舞台正中。六七十年代的“塗鴉的婦女”們,把斯托夫人當作榜樣,以筆為武器,讓自己的力量不再局限於家庭的範圍之內,熱情地推動著社會變革的滾滾浪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