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每個時代都要有偉大作家的想法過於簡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6 09:35:44  


 
  4.作家並不是奔著諾貝爾文學獎來寫作的

  文匯報:對於中國當代文學,海外也有不少批評,如德國漢學家顧彬。如何理解他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不可謂不強烈的批評?

  王德威:在西方,顧彬其實是漢學的傳統,然後轉到中國研究。漢學其實是傳統的包山包海式的中國研究。所以,顧彬其實是另一種憂患意識,是漢學家的憂患意識。他有他對中國的憧憬和希望,他在想像那個偉大的、美好的中國文學應該是怎樣的,但是他讀過多少具體的中國文學文本呢?他就能說中國文學都是垃圾?

  顧彬批評當代中國作家都不懂第二外語。我就不明白了:作家為什麼要懂外語才能創作?從五四的成就看,我們就知道不是這樣。我想,英語不是問題。或許顧彬想表達的是作家要有面向世界的開闊胸襟。那麼我覺得他小看中國了,現在中國很多作家是學院派出身,懂的並不少,比如去看看餘華的書單,就知道視野胸襟並不在話下。顧彬的立場,我會採取一種同情的理解,可以尊重,但並不認同。

  文匯報:中國作家一直未獲諾貝爾文學獎,因此飽受詬病。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作家的世界性和胸懷不夠。世界性的確是中國作家遙望諾獎的距離嗎?作家是否要有世界性的擔當?

  王德威:諾貝爾獎焦慮是中國一個很特殊的現象。據我所知,韓國人也很焦慮。這裡包含著國族問題,國家和文學的對等關係在此很明顯。歐洲人得獎多了,而且這是他們發明的獎,所以相對而言他們當然有更多不焦慮的理由。因此,這仍然是中國和世界之間的問題。那麼,中國或者中國的作家不夠開放嗎?並不是。或許是這個世界拒絕走向中國呢!

  不能說中國的作品不夠好。一方面,文學上的比來比去是比較文學的烏托邦式的、世界大同的做法,我們的確需要有這種虛構的平台來進行文化方面的對話;但另一方面,文學並不是真正純粹的審美的建構,它總是在各種機制裡搖擺,在夾縫中來定義到底什麼是偉大的文學、什麼是世界的文學。且不說中國作家的世界性擔當,世界是否願意真正向中國開放呢?我們準備好了,但是世界你來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