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強:沒藝術家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1 10:03:49  


王強的作品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藝術家如果沒有獨立精神,是很難活下去的。但是獨立並不意味著誰也不理,閉門造車。王強說:“沒有哪個藝術家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他一定是學習和吸收了前人的精華,才慢慢摸索、提煉出自己的藝術風格。”

  順其自然

  穿著一身工作服的王強,看起來慢條斯理兒的,工作室很乾淨,還有一只大白貓悄悄地臥在沙發後的暖氣上。翻看他的個人介紹時,覺得他的每一步都走的很穩當:1988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99年就讀於德國國立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自由藝術系。王強說:“附中和美院加起來一共有八年的時間,在這段很年輕的時間裡,我沒有太多去苦苦思考藝術的意義是什麼,而是動手做了大量的實際練習。大三大四的時候留德的譚平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很多德國藝術,後來版畫系主任吳長江教授把我推薦給了德國教授,就這樣,我去了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兩邊的教育在觀念意識上完全不同,國內很多美院是更加注重藝術的基本功培養,摹寫。在德國他們更重視培養學生自己對創作的思考能力,每個班的面貌都不一樣,我的老師Konrad Klapheck教授比較重寫實,也更嚴謹一點。”

  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有著古老的學術背景,是一個大師雲集的地方,有表現主義的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馬庫斯•呂佩爾茲(MarkusLupertz)、約爾格•伊門道夫(JorgImmendorff);還有大名鼎鼎的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凡是去西方學習藝術的人,一開始往往會受到刺激。 “信息量突然變大了,我到處去看展覽,當年在附中的時候翻看畫册,記得有個藝術家老用一種很難看的湖藍色,結果到德國看見真跡,原來人家那個藍色是很棒的,層次非常豐富!”王強有些激動地回憶道。搞藝術的人一定要看真東西,當大師的真跡呈現在眼前時,一切形容都顯得蒼白,好既是好,不需要再補充什麼。但是這樣不斷地受刺激也會讓人產生迷惑,當親眼面對這些龐大的原汁原味的歐洲藝術時,不禁會問自己應該站在哪裡?

  “雖然剛去時我很受他們的影響,但是慢慢你會發現,有些藝術家的東西是只屬於德國的,連意大利、法國都不屬於。地域性對人的影響很大,當地的人文環境、政治經濟、飲食狀況、甚至地理氣候,都能對人的性情以及思想產生影響。那是他們固有的情緒和文化,還有一些是德國戰後蘊育出來東西。我的老師Konrad Klapheck教授曾經對我說,你既然來到這裡就要找到自己的火車,巴塞利茲、依門多夫他們都已經開著自己的火車離開了,你不能再上他們的火車。老師這句話敲醒了我。”王強回憶道。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比喻,火車上會有什麼人呢,王強會往裡面裝進去什麼東西?王強回答說:“我開始問自己更願意做什麼,這樣的思考算是一個開始吧。因為我受過大量寫實繪畫的教育,這個背景我不可能完全丟掉,學到了就在腦子裡,血液裡了。不過我還會吸收新的東西,比如新表現主義、波普Art、新寫實等等。”從2002年、2003年起,王強從身邊的風景和朋友開始畫起,他開始研究不同的寫實畫法,用抽象的因素結合平面化的色彩,用極少的語言去表達更多的內容。在不斷地摸索過程中,王強的創作風格在德國基本上確定了下來。他正在打造一輛屬於自己的火車,裡面有他喜歡的年輕形象,安靜的操場和樓房……

  真實之間

  王強說:“回國後我的創作風格沒有什麼變化,從一開始的思考到現在,這是一個逐漸強化的過程,作品的題材也更豐富,更自由了。”不過,看王強的畫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這幾年中國社會中彌漫著很強的不信任感,不少人流露出焦慮,甚至暴戾的情緒。藝術家是否有衝動、有責任去創作出一些更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呢?就像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伊門道夫的藝術觀念一樣,他認為藝術的意義在於解答人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他的創作主題始終聚焦於藝術的社會價值。而王強的作品像是“活”在別的什麼地方,與社會現狀沒有太多關係。王強有些激動的說:“可能每個人的個人感覺不一樣,咱們這的一些藝術家關注於把一種現實的東西放入畫面中,雖然畫了一些現實的東西,但其實也未必是那樣的,那也是藝術家腦子裡的東西而已。我覺得畫就是畫,是獨立的,它是什麼方向,什麼感覺完全是藝術家自己的事。”顯然有藝術家支持他的觀點,比如新表現主義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呂佩爾慈,他就表示過和他的老朋友伊門道夫完全不同的藝術觀點:“藝術沒有任何社會使命,它不是人們達到目的的手段,否則就是對藝術的褻瀆。繪畫的現實意義在於繪畫本身。繪畫是永恒的,它與時間並存,所以繪畫的現實意義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存在。”看來這也是一個說不清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