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女王肖像:藝術,還是政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2 09:46:14  


 
  作家威爾.希爾福對這類吹捧性的表述不以為然,他在《衛報》上直截了當地指出,所有描繪女王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的。

  他舉例說,意大利油畫大師皮埃特羅.阿尼戈尼在1954年描繪的金色女孩,和英國上流社會攝影大師塞西爾.比頓在1955年給女王拍攝的藝術照擁有類似的背景、相同的姿勢,甚至身著同一件衣服鬥篷。

  而時尚攝影師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在1960年代給溫莎夫婦拍攝的“親密的”家庭肖像就如同“千篇一律的中產階級英國家庭”,女王夫婦站在石拱橋上,他們一對兒女置身橋下翻看著一本圖畫書。

  新聞圖片中,女王面對人群進行演說,與球員親切握手,慰問威爾士學童。女王的圖像官則成功利用視覺形象傳達了身為君主的威嚴和民主國家首腦的親切。

  然而,希爾福卻認為這些照片乏味得讓人難以忍受。因為,沒有人——至少這些精心炮製作品的藝術家和攝影師中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他們描繪的主人公到底是怎樣的人。女王是包裹在華麗長袍中的一個謎團。儘管有關她的紀錄片中她的侍女盡量“坦率直言”,儘管她的孩子的婚姻生活演變為一出出肥皂劇,儘管王室觀察家研讀她日常生活的每處細節,儘管她的生平被海倫.米倫扮演並搬上大銀幕,女王本人依然保持著高深莫測的高貴姿態。

  希爾福同時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人們難以描繪女王的個性,或許是因為她實在過於平凡。她只是上流社會一位平庸無趣的老年婦女,只是碰巧是一位國君。希爾福將女王比作專業運動員,她一次次重複那些無聊乏味的規定動作,握手、揮別、接受獻花,數十年來日複一日,最特別的靈魂也被注射了鎮靜劑。或者,女王應該被同情,因為她像犯人一般生活在人民的“圓形監獄”中,在她的數百萬獄卒的眾目睽睽之下持續她單調的工作。無論人們多麼同情女王,她並沒能成為更有趣的藝術主題。希爾福認為正確的展覽標題是“女王:肖像”,因為肖像背後一無所有。肖像訴說著最基本的情感信息:堅忍、決心、寧靜、母性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