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武當山抬高費兩億引爭議 僅為保護三座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7 10:52:50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京華時報》報道,武當山遇真宮將就地“飛升”15米,這是一項創造世界紀錄的建築物“長高”工程,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大的單體文物保護工程。包含複建在內的整個保護工程耗資將超過2億元。此舉遭人質疑:花費巨資只為頂升3個門,文物保護怎麼做才算合理?

  遇真宮面臨淹沒

  遇真宮,武當山“九宮八觀”之一,明代永樂十年(1412年)敕建,距今恰好600年,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武當古建築群之一。它相傳為紀念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而建,主體建築曾由中宮、西宮和東宮構成,西宮與東宮主體建築早已無存,只留下東西宮門,中宮主殿真仙殿也在2003年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留下山門、宮墻等建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將使丹江口水庫正常蓄水位從157米提高至170米,而位於水庫防護地帶的遇真宮在170米水位線以下,面臨被水淹沒的危險。

  耗資最大方案中標

  武當山文物宗教局局長舒濤稱,搶救遇真宮,國務院和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專家研討方案,形成三套保護方案,最終,耗資最大、工程難度最大的就地抬升方案中標。

  該局副局長趙本新說,遇真宮歷史上占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歷經滄桑,幾經“縮水”,留存至今仍有宮墻以內2.88萬平方米作為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最後確定的頂升方案只包括山門和東西兩座宮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