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轟轟烈烈的“文化圈地運動”背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5 09:34:57  


 
  如果說投資回報期漫長,使圈地成為彌補文化項目虧損的現實選擇,那麼地方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盲目扶持和政績導向,則是文化圈地愈演愈烈的真正幕後推手,正如它們造就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泡沫。
 
  由於房地產調控,近年來住宅與商業用地獲批難度越來越大,而有了文化的背書,企業從政府圈地確實變得更為便利,“文化是個好理由,因為文化是不用負責任的,文化是虛的。做動漫園做了100年還沒做出來也不能怪我,迪斯尼也做了60年。”易介中說,地方政府沒有錢,只有地,又要發展經濟,很多時候就以這種“看似正常”的方式把土地交給某些企業去經營。
 
  陳少峰舉了個例子,在美國要做動漫,一定要有渠道播出,能夠賺錢,否則就不做。但在中國,很多公司即使沒有渠道卻還在做,就是因為中央政策和地方政府都支持,願意給企業補貼、優惠,比如企業到這個園區落戶可以免租金,甚至直接給予現金補貼。這導致許多企業打著文化的旗號四處“打秋風”、套補貼,甚至成了候鳥型企業。
 
  地方政府卻覺得冤枉,“政府要發展經濟,要政績。誰在這個位置上都會如此去招商引資,況且文化產業還代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一位地方政府官員告訴《中國企業家》。
 
  但正如易介中的詮釋,現在99%文化項目,對政府而言是“立項的時候我認你(文化企業),但是要錢的時候我認錢。”這場轟轟烈烈的文化圈地運動,以政府與企業的兩相默契而起。然而,僅僅是圈地,又如何能圈得出中國的“迪斯尼”與“好萊塢”?

  (來源:《中國企業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