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莫言首先要盡力保證自己的寫作自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31 07:12:45  


2013年春,藤井省三在北京街头。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值村上春樹的新書《無比蕪雜的心緒》和《眠》中文簡體版出版之際,近日,日本最重要的魯迅研究者、日本東京大學中文系“掌門”藤井省三現身北京出席對話活動。藤井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治學範疇,譯介過莫言等中國作家的作品。包括199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在內,也是借由藤井的譯介,才得以認識莫言,閱讀莫言。日前,在村上新書譯者施小煒老師的陪同下,藤井省三在京倫飯店的咖啡廳接受了南方都市報記者專訪。

  結緣中國“文革”後在上海開始研究魯迅

  南都:你在村上春樹的新書發布會上談到,村上的《眠》和莫言的《懷抱鮮花的女人》都是在1989年創作,也都寫到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這種比較讓我想到你的第一部學術專著《俄國的影子 夏目漱石與魯迅》。

  藤井省三:的確,早在1985年我還研究了另一對有趣的“三角關係”,也是與俄國作家有關。我們知道,魯迅曾受夏目漱石影響,創作了《阿Q正傳》等作品。而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俄國作家安德列夫的作品非常流行,所以魯迅一邊讀夏目漱石,一邊閱讀安德列夫。巧的是,同一時期,同在東京,夏目漱石也愛讀安德列夫。而且受其影響,夏目開始創作“心理小說”。但魯迅理解的安德列夫和夏目的理解有所不同。我通過比較夏目和魯迅,以及明治時期的日本和清末的中國,試圖解釋這種差異。

  南都:1979年至1980年間,你在上海復旦大學留學。這是個特殊的年份。能否談談這段經歷?

  藤井省三:那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的情況不太好,還有“文革”的痕跡在。比如圖書館不太自由,每次借書登記都很嚴格。當時複旦研究生院還沒恢復招生。我記得複旦的賈植芳(“七月派”重要作家、翻譯家,比較文學學科奠基人之一)老師,當時還是“胡風分子”,右派的帽子還沒摘。我回國後他才得到平反,並且培養出了陳思和、李輝等重要的學者、作家。我很遺憾,沒能成為賈植芳的學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