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大公報》百年沉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2 09:56:27  


  
  投資人王郅隆是北洋時期軍閥段祺瑞和安福系的擁護者。年複一年,北京統治權不斷在各大軍閥中擊鼓傳花,寄希望於某個政治勢力被證明只是幻夢。1923年9月,王郅隆在日本關東大地震中喪生,安福系於次年垮台。難以為繼的《大公報》於1925年11月27日宣布停刊。
 
  但胡政之等人的理想並未消失。胡找到新投資者——民國初期金融界著名人物、若干年後成為南京政府實業部部長的吳鼎昌,並拉來曾參與《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起草工作的著名報人張季鸞,三人合辦了新記公司,接辦《大公報》。
 
  新記時期的《大公報》創造了中國報業史的一個巔峰。1926年9月,《大公報》複刊號由張季鴛執筆發表《本社同人之旨趣》,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四不"社訓:“不黨、不私、不賣、不盲”。而吳、胡、張三人也達成了一定默契:資金由吳鼎昌一人籌措,胡政之與張季鸞憑管理和技術入股,不向任何方面募款;三人專心辦報,三年內不得擔任任何有奉給的公職。
 
  複刊後的《大公報》起初發行量不足2000份,到了1936年突破10萬份,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1936年,隨著吳鼎昌受邀南下入閣擔任實業部部長,《大公報》的發展重心隨之南下,創辦了上海版。津滬版也同時發行。《大公報》正式成為一張名副其實的全國大報。1945年,抗戰結束後,《大公報》的上海、天津、重慶、香港四個版總發行量達20萬份。
 
  在《大公報》這段大放異彩的時期,張季鸞等大公報報人獲得了至高榮耀。1928年東北易幟、1930年中原大戰後期張學良通電全國擁蔣入關兩大新聞,皆為《大公報》獨家發布;1935年至1937年,《大公報》連載範長江的西北旅行通訊,公開報道中國共產黨和紅軍。
 
  這份沒有政黨立場的報紙,在西安事變期間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影響力。1936年12月12日,蔣介石在西安被扣時,張季鸞收到張學良打給他的專電。張對他詳列了東北軍的幾項主張。之後,"他(張季鸞)顔色凄黯,在屋裡繞了幾個圈子,卻仍然一語不發。在我的記憶中,這是編輯部裡最沉鬱的一天,大家肅然不嘩,誰都在注意著季鸞先生的舉動。"大公報報人許君遠回憶。次日,《大公報》在要聞版頭條刊登《張學良竟率部叛變,蔣委員長被留西安》的消息,並沒有配發社評,不表達立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