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日本核廢水入海對環境影響複雜深遠
http://www.CRNTT.com   2021-04-14 11:31:18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   日本政府4月13日早上召開相關內閣會議,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污染海洋生態環境的核廢水。

  法新社稱,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政府已經批准將處理後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的計劃,但排放不太可能在兩年內就實施。

  “這是不夠負責任的做法。早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一年左右時間,日本已經向海里排放了3萬噸左右的核廢水,引起周邊國家抗議。日方當時的說法是為儲存高輻射性污水騰出空間。事故發生到今天已經9年了,該做的措施早就該做了,現在這樣的決定是不應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4月13日表示,盡量減少廢物向環境排放是原則,把核廢水向外排放,原則上就是不應該的。

  對中國海域影響如何?與廢水排放位置有關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在福島外排放還是公海排放,核廢水都將對中國海域產生影響。”4月13日,一名不願具名的專家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該專家表示,如果排放位置選擇福島外,在黑潮延伸體及北太平洋親潮洋流的持續作用下,核廢水含有的核物質主體將向東擴散,加拿大和美國西海岸將是主要受影響區域。同時有一部分核廢水通過西太平洋潛沉過程影響中國海域,具體量化影響結果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從海洋大循環角度分析,北美處於放射性核素運輸通道上游,其環境輻射水平監測、評估結果對中國具有警示和借鑒意義。如果核廢水排放位置為公海,對中國海域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評估。

  在2011年第12期《科學通報》雜誌上,原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喬方利及其同事發表的論文結果顯示,核洩漏物質運移存在三類自然通道,即大氣中隨氣流的快速輸運通道、海洋表層隨海流的慢速輸運通道、海洋中下層的極慢速輸運通道。此外,船舶、飛行器等人類活動以及海洋游泳生物等會產生核廢水的非自然輸運過程。

  2015年發表於《海洋學報》雜誌的一篇文章《福島銫137在海洋中長期行為的數值研究》提到,根據數值模擬結果,核洩漏物質主要隨海洋表層通道向東輸運,其主體在2至4年內到達美國西海岸,然後沿美國加利福尼亞沿岸向南,再轉向西,經過這樣一個大循環,再回到西太平洋;同時部分核物質會在西太平洋進入海洋中下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