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俄烏雙方進入“基礎設施之戰”
http://www.CRNTT.com   2022-10-23 22:00:42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在過去的一晝夜,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繼續使用空基遠程高精度武器打擊烏克蘭的軍事指揮系統和能源系統。所有既定目標均被擊中。”俄羅斯國防部10月20日在一份聲明中如此寫道。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0月18日在其推特主頁發文表示,俄羅斯在過去一周內摧毀了烏克蘭近三分之一的發電站。隨著冬季臨近,當地電網正面臨嚴峻風險。俄國防部同日則宣布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空襲將會持續。

  隨著時間推移,俄烏衝突不單單是槍炮交鋒,而早已成為一場真正的混合戰。各方的較量涉及軍事、外交、金融、能源等多個層面,從“北溪”天然氣管道遇襲洩漏到對俄具有象征性意義的克裡米亞大橋被炸,再到烏克蘭境內的基礎設施遭破壞,映照出局勢的逐步演變。

  眼下,西方國家和烏克蘭指控伊朗為俄羅斯提供了實施這些攻擊的“沙希德-136”自殺式無人機。烏克蘭外長庫列巴18日更是提議與伊朗斷絕關系,美國、法國和英國19日在聯合國安理會閉門會議上討論“伊朗向俄轉移無人機”問題,歐盟20日還宣布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但俄羅斯和伊朗均否認了相關指控。

  烏三分之一電力設施被毀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0日報道,澤連斯基的辦公室主任顧問阿列克謝·阿列斯托維奇當天表示,俄羅斯對能源基礎設施的打擊造成烏克蘭停止供電、供暖的時間可能長達數月。他稱,烏境內已有1800個居民點停止供水、供暖、供電。

  烏克蘭國家能源公司10月21日發布消息稱,烏全境當天將繼續采取限電舉措,直到完成遭襲的電廠和供應設施的恢複工作。該公司同時再次呼籲民衆節省電力,尤其在17時至23時高峰時段限制使用熨鬥、電暖氣、地暖等高功率電器。<nextpage>

  另一邊,俄羅斯國防部承認對烏克蘭的能源設施進行了打擊,但否認蓄意以平民為目標。據俄羅斯國防部20日消息,俄軍在過去24小時內,用空基遠程高精度武器襲擊了烏軍事指揮系統和能源系統,所有既定目標均被擊中。

  俄羅斯這一系列進攻始於10月10日,即克裡米亞大橋遭到襲擊兩天後,俄羅斯對基輔和其他烏克蘭城市發動了自俄烏衝突開始以來最猛烈的空襲,密集打擊了從哈爾科夫、基輔至利沃夫、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的能源、國防、軍事指揮及通信設施。

  烏克蘭官方10月11日通報稱,俄羅斯前一天針對烏克蘭展開的攻擊行動至少造成19人喪生,100多人受傷。

  對此,澤連斯基抨擊俄羅斯反複攻擊能源基礎設施是“俄式恐怖襲擊”,據他10月18日透露,自本月10日以來,烏克蘭30%的電站被摧毀,導致烏全國出現大規模斷電。

  不久之前,俄羅斯則指認烏克蘭情報部門是針對克裡米亞大橋“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當地時間10月8日早上,克裡米亞大橋上一輛卡車發生爆炸并引發大火,導致大橋部分路段坍塌。澤連斯基隨後暗示性地在講話中稱烏多數地區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但克裡米亞“陰雲密布”。

  克裡米亞大橋跨越刻赤海峽,是連接克裡米亞半島與俄羅斯大陸的唯一陸路通道。這座大橋頗受俄總統重視,2018年5月克裡米亞大橋的公路橋正式通車,普京親自駕駛車輛,率領一隊卡車參加開通儀式;2019年12月,普京再次親赴克裡米亞大橋鐵路橋開通儀式現場。

  外界由此猜測,俄羅斯正在為克裡米亞大橋遇襲報複——俄方并未否認這一點。普京10日在聯邦安全會議上證實俄軍對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進行了遠程導彈打擊,他將克裡米亞大橋爆炸事件稱為“烏克蘭對俄基礎設施進行的恐怖襲擊”,并表示 “如果對俄羅斯的恐怖襲擊仍在繼續,我們將以非常嚴厲的方式予以回應,回應將與俄羅斯面臨的威脅相等,任何人對此都不該有任何懷疑。”<nextpage>

  他還暗示俄羅斯針對基礎設施的打擊範圍可能更廣,普京說:“任何至關重要的交通、能源或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無論位於何處,都可能是公平的游戲。面對此類威脅,美國和歐洲領導人應加大力度保護關鍵基礎設施。

  伊朗卷入風波?

  俄烏之間的“基礎設施之戰”進展正酣,作為兩方支持者的西方和伊朗圍繞俄烏局勢再起摩擦,給這場衝突增加了新的國際要素。

  10月10日以來,烏克蘭首都基輔頻頻響起防空警報。當地時間10月17日早晨,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基輔空襲警報大作,當地至少傳出三次爆炸聲。澤連斯基的辦公室主任耶爾馬克稱,襲擊基輔的是自殺式無人機。

  烏克蘭空軍發言人尤裡·伊納特17日表示:“我們確認我們已經摧毀了37架自殺式無人機。它們都是從南方飛來的。”基輔市長克裡琴科同日表示,基輔的一座住宅樓和部分電力設施受損。

  10月19日,烏克蘭軍方再次聲稱擊落13架自殺式無人機。烏軍的聲明稱,10月18日夜間至19日,俄軍用自殺式無人機兩次襲擊米科萊夫地區,烏克蘭空軍部隊擊落其中11架,另外2架“分別被烏克蘭國民警衛隊和烏克蘭國家邊境服務局的士兵擊落”。

  烏克蘭方面還宣稱,上述無人機系伊朗制造,澤連斯基的顧問波多利亞克17日指控說:“伊朗應對謀殺烏克蘭人負責。”烏外長庫列巴10月18日在一場記者會上更是提議烏克蘭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理由是“伊朗無人機對烏克蘭民用基礎設施造成了嚴重破壞,對我們的人民造成了傷亡”。<nextpage>

  與烏克蘭口風一致,西方國家近日也頻繁指控“伊朗向俄轉交無人機”。美國白宮10月20日宣稱,伊朗派軍事訓練人員前往克裡米亞協助俄軍使用伊朗制無人機。“我們可以確認,駐扎在克裡米亞的俄軍人員一直在使用伊朗無人機,并利用這些無人機對烏克蘭各地發動襲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20日如此表態說,美方評估認為,伊朗軍事人員在克裡米亞協助俄羅斯開展上述行為,但普賴斯并沒有提供任何證據。

  歐盟理事會20日則發布公告,宣布制裁伊朗3名個人和1個實體,理由是他們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在俄烏衝突中發揮作用”。制裁措施包括凍結資產、實施旅行禁令等。

  路透社18日還報道稱,伊朗將向俄羅斯提供地對地導彈。一名伊朗外交官在本月6日訪問莫斯科後透露:“俄羅斯要求伊朗提供更多無人機和精度更高的彈道導彈,特別是‘法塔赫’和‘佐勒法加爾’系列導彈。”不過,一位不具名美國高級軍事官員稱,無法就伊朗是否向俄提供地對地導彈的傳聞提供任何准確的信息。

  另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21日報道稱,一位不具名的烏克蘭官員表示,在過去的一周內有10名負責培訓俄羅斯士兵的伊朗籍人員遭烏軍打擊後身亡。烏克蘭全國抵抗中心19日稱,有伊朗籍人員在由俄羅斯控制的烏克蘭領土上訓練俄羅斯士兵使用自殺式無人機。

  對於伊朗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襲擊烏克蘭的說法,伊朗政府已多次否認,克裡姆林宮也堅稱在烏克蘭使用的所有武器都來自俄羅斯。據彭博社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當地時間19日發表講話稱,“幾年前,當伊朗公布導彈和無人機的照片時,他們(西方)說這些都是PS的。而現在他們又開始說伊朗的無人機很危險,為什麼要把它們賣給別人?”

  “基礎設施之戰”或意味著危險的升級

  俄羅斯此輪借無人機等武器打擊烏克蘭水電供應等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做法并非罕見手段,這正是“混合戰”的一部分。“混合戰”一詞由美國軍事專家、國防大學研究員弗蘭克·霍夫曼在2007年創造,指的是常規軍事戰爭中的模式及戰略與暴力、犯罪擾亂活動等恐怖主義戰術相結合。<nextpage>

  今年9月,連接俄羅斯和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北溪-1”和“北溪-2”位於瑞典和丹麥附近海域的部分出現四處洩漏點,將外界注意力引至如何保障基礎設施安全這一話題。

  據丹麥哥本哈根警方10月18日發表聲明宣布,初步調查顯示,在丹麥海上專屬經濟區的北溪管道洩漏是由“劇烈爆炸”引發。但在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到底誰制造了爆炸也成為“羅生門”。各方普遍認為這一事件系“蓄意破壞”,而在調查尚未開始前,波蘭和烏克蘭早已開始指責俄羅斯對“北溪”管道發動襲擊;俄羅斯則將矛頭對准美國,指出只有美國能從“北溪”事件中獲益,便於其向歐盟出售更多液化天然氣。

  雖然目前真相尚未大白,但教訓已得揭示。德國國防和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朱利安·帕拉克(Julian Pawlak)9月底就對《紐約時報》分析說,“北溪”洩漏事件恰好展現了(歐洲的)重要系統將如何暴露在外部攻擊之下,事故再次提醒人們關於“混合戰爭”的風險。

  帕拉克當時分析稱,現階段可以確定的,首先是該事件與烏克蘭局勢有關。北約的海上指揮部和盟國船只正在考慮和准備應對包括破壞關鍵基礎設施的混合軍事行動。其次,這次破壞行動對歐洲經濟造成了額外的不穩定性,“這是一個暴力的提醒,提醒我們能源基礎設施的脆弱性。”

  自“北溪”洩漏事件發生以來,挪威和丹麥加強了對其能源部門的安全保障,北約秘書長承諾對任何進一步的襲擊采取“統一和堅定的反應”。然而,彭博社10月19日撰文指出,歐洲和美國的許多基礎設施仍然脆弱,當地通信和能源網絡依賴的系統往往過於陳舊、纏結或暴露在外,而且大多是私人持有的——例如穀歌擁有數千英裡長的水下電纜。

  文章還稱,普京最新一輪針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攻擊旨在嚇住烏克蘭平民,并在冬季來臨之際削弱他們的決心。但它同時宣稱,俄羅斯同樣面臨著類似風險,價值40億美元的克裡米亞大橋遭到襲擊就是例證。眼下,俄對烏克蘭關鍵基礎設施的威脅代表著危險的升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