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學者:日本安保法制具有不確定走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8 00:41:30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盧昊博士(中評社 王秀中攝)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 王秀中 王永雪)由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舉辦的第八屆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術研討會——“國際秩序的動蕩與重塑”於7月4日至5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在5日上午舉辦的“戰後70年:日本的政治思想與對外戰略”小組討論中,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盧昊博士就日本安保法制修訂的主要內容及其實現的可能性做如下分析。他判斷,當前,安保法制的修訂正處於國會審議階段,儘管遭遇一定程度的阻力和輿論抨擊,但安倍政權力推的安保法制修訂應能實現其主要目標。然而,這些法律上的所謂合法性並不意味著正確、理性的政治決策,如何在內政與外交實踐中運用,安倍政權還面臨障礙與挑戰。

  盧昊認為,安保法制的修訂是推動日本安全與防衛政策根本性變革的主要動力之一,日本安全政策的一大基本特征是所謂“法制教條主義”,法無規定不可行,因而新的“安倍國防學”的實施,特別是日本如欲打破戰後“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等基本政策原則的約束,則必須在法律上“突破禁區”。當前,安保法制的修訂正處於國會審議階段,儘管遭遇一定程度的阻力和輿論抨擊,但安倍政權力推的安保法制修訂應能實現其主要目標。作出如上判斷的主要原因是:

  一、安倍和自民黨執政集團對國會和政府控制較為穩固,推動法制修訂的政治意志和手段強硬。在完成審議的前提下,所提交的安保法制修訂一攬子方案應能順利在自民黨控制多數席位的國會通過。安倍政權發揮柳井俊二、北岡伸一、岡崎久彥、中西寬、細穀雄一等人為核心的專家咨詢機構“安保法制懇”的作用,在政策方案上作了較充分的準備,同時利用對專家資源與主流媒體的控制,以渲染日本應對“安全威脅”和進行“國際貢獻”的必要性為方式,對大眾輿論展開“宣傳轟炸”,對民意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二、牽制安保法制修訂的其他政治力量或與安倍及自民黨“合流”,或因力量薄弱和內部不統一而。傳統上對自民黨政權修憲持慎重或批評立場的公明黨和內閣法制局,在此次安保法制修訂中基本上都和安倍達成了一致意見,並表達了對當前政府立場的支持。在野黨雖然以國會和大眾輿論為戰場對自民黨發起批判,但實際牽制能力很有限,而且各在野黨立場、步調也不統一,在野黨內部關於是否接受政府立場也有不同的意見,因此也不可能充分發揮反對作用。

  三、輿論和學界的反對聲音並不如外界想象的那麼強烈。儘管日本國內也有一定規模的民眾反安保法制改訂示威遊行,但實際上市民社會對於此次安保法制修訂並沒有很高的關注和反對。相比於1960年日本國內“反安保運動”高潮時650萬人參加遊行示威的盛況,現在反安保法制修訂的政治運動參與者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大學憲法學者儘管表達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但總體上,學術界特別是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大學學者們,對此次安保法制修訂採取了支持或緘默的態度,之所以給外界感受到反對的聲音強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媒體(包括日本媒體和國際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客觀上放大了批判勢力的力量,在政府的影響力下,學者們在“展示批判姿態”和“參與抵制”方面傾向於“把握分寸”。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