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靖國神社靈位只增不減 是建時700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5 10:07:16


 
  靖國神社的前身是“東京招魂社”,用於祭祀1869(明治2年)年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戊辰戰爭中亡者的靈魂。1879年改名,一直在祭祀西南戰爭、日清戰爭(中國稱中日甲午戰爭)、過去的二戰等“為保衛祖國而犧牲的人的神靈”(靖國神社)。最初祭祀的靈位僅為3588個。之後一直加入新的戰歿者,作為神靈集合體進行“合祀”。

  此外,作為合祭場所的“招魂齋庭”的存在也是靖國神社所特有的。在一般神社,靈位很少會增加,目前還有所縮小。但靖國神社與創建時相比靈位增加至約700倍,在這個過程中,專用場所成為必要。

  其次,與國家的關係也是決定靖國神社特異性的巨大因素。二戰前是由陸海軍省管轄的國家機構。二戰後不再由國家管轄,但厚生省(現為厚生勞動省)制定了表明在過去大戰的戰歿者中應該合祭的死亡者名單“祭神名票”。

  靖國神社祭什麼人?

  那麼,什麼樣的人能得到祭祀呢?包括對日本明治維新有功的吉田鬆陰、阪本龍馬和高杉晉作等幕末志士、以及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被動員的學生和女子挺身隊隊員。此外,還包括當時屬於日本國民的台灣和朝鮮半島出身的約5萬名軍人等。另一方面,西鄉隆盛雖然是明治維新的領導人之一,但沒有得到祭祀。這是因為其在西南戰爭中曾與明治政府為敵。

  靖國神社表示,合祭原則上不考慮本人及其遺屬的意願,同時不會事先向遺屬取得同意。5萬外國人的合祭也沒有得到遺屬的同意,而是以當時通過“創氏改名”(強制將朝鮮名字改為日本名字)形成的日本姓名進行祭祀。

  二戰前由“靖國神社合祭者資格審查委員會”決定合祭對象,舉行“招魂儀式”。將記載有合祭人員姓名的“靈璽簿”放入被稱為“禦羽車”的神轎上,供奉到本殿,在靈位中加入新的戰歿者等的名字。儀式的情形通過廣播電台向日本全國進行實況轉播。二戰後則由神社最高神官宮司根據“祭神名票”決定合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