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鄧飛答中評:香港通識改革 讓教育回歸初心
http://www.CRNTT.com   2020-11-29 00:13:05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記者 沈而忱)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宣佈改革通識科,包括只設“合格/不合格”、刪減一半內容、取消“獨立專題探究”、重視培養學生正面價值及國民身份認同、學習憲法基本法、提供內地考察機會、教科書審批等。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對中評社指出,改革通識教育可以減低社會熾熱的政治化氛圍,亦可以讓教育回歸其本身應有的樣子。

  “對通識科大刀闊斧地改革是一件好事。”鄧飛說,通識教育最初提出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在沒有應試壓力的前提下,自由地探討一些社會問題、認識國家發展,但是由於仍然採用與其他科目同樣的評定標準,導致教學失去了初心,無法實現最初的目標。用“合格/不合格”代替原先的七個等級,有助於降低學生的考試壓力,實現通識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回到通識教育的初心。

  課時方面,鄧飛表示,中文、英文、數學、通識四門主課佔用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導致修習選修科的人數逐年下降,學生的學習面越來越狹窄。刪減通識科課時及內容可以鼓勵學生去選修其他更多的學科。

  鄧飛提到,香港的政治化氣氛熾熱,大量的大學生和中學生被捲入社會運動,因此降低通識教育中的政治敏感議題及試題十分有必要。從通識教育的去政治化入手,逐步達至中小學課程的去政治化,這不僅有利於社會的降溫,亦有利於教育回歸本身應有的面目。

  改革後的通識科提供去內地考察機會引起香港社會議論。鄧飛認為,香港學生通過“姊妹學校”計劃、或是其他項目去內地交流考察一直存在。將其納入通識教育框架,可以在不增加學校工作量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去內地交流的正規化程度和課程化程度,使得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帶著學習、觀察和思考的目的,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知識水準及分析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